北京知名校长呼吁:别上语文老师的当!(3)

暑假的时候,我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十本书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读的都是这样一些书:《纸牌的秘密》、《涅克维奇精选集》、《死水》、《鹅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词选》、《雍正王朝》、《苏菲的世界》、《契诃夫精选集》、《戴高乐传》。

其中,《戴高乐传》他买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哪个传记写得比较好,哪个传记写得有问题。

这十本书当中,有三本书是哲学书籍。就是说,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正是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得,后来他在初三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

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