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把采集的粪便带到北京。提取了几个之后,发现样品根本无法用,前功尽弃!既然实验不成功,我重新开始收集猴群附近的人为活动,把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之前没有人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一些好友告诉我,没有参考文献的方法,很难发文章。可是,我却不信这个邪,科研不就是推陈出新吗,别人没做过不代表我不能做,我为何不能给别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林科院张宇同学的帮助下,结合我们组部分遗传数据,凑出来第二篇文章。此后,开始了漫长的投稿拉锯战。
第一次投稿,一周后被拒,编辑认为不符合它们期刊标准。
修改后,换期刊第二次投。约莫一个多月,审稿意见回来了,一共3个审稿人,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不表态,结果编辑拒绝。虽然说拒绝,不过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我仔细修改,再投。
第三次投稿,3个审稿人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大修。我仔细对着审稿人意见,就像捧着圣旨,不敢丝毫怠慢。返修后,编辑又找来两个新的审稿人,继续修改。第二次翻修后,3个审稿人给出意见,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两个审稿人意见相左,而第三个审稿人又不表态。这时候编辑一锤定音:拒稿。前后10余个审稿人,历时一年,就这样被拒绝了。如果退一步,投一个差一点期刊,心有不甘,而继续投同级别期刊,又怕耽误时间。
这个时候,我已经博三了,该毕业了。之前已经有了一篇文章,毕业是足够了,李明老师从来不会让学生延期。可是我有不甘,工作没完成,我走了之后李明老师这一摊子没人接手。我思考了一周,决定延期。很多人以为我犯神经了,大家都恨不得越早毕业越好,还第一次有人主动延期。我不想思考这么多,患得患失。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