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老教授论文后全部下架 知网"吃相"太难看(2)

中国知网虽然以企业形式运营,但是,考虑到其成立背景与获得的社会支持,这项“知识工程”天然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公众并非不愿意看到知网赚钱,而是希望知网在赚钱时,能更多考虑到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与社会影响,不要摆出过于难看的“吃相”。

具体来说,知网的下载服务虽然收费不低,但是,如果这笔钱能有相当一部分流向文献原作者,人们不至于有如此强烈的怨言。正是因为知网一边以极低的成本向各大期刊“打包买断”文献版权,一边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向用户收取高昂的零售费用,人们才会觉得知网“吃相难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亦应有道。一方面,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使命的国家平台,知网还应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起到表率作用,无论如何都不能漠视作者权益,做出“暗渡陈仓”的侵权行为。另一方面,知网赚到的钱,还应积极投入到平台维护、功能开发、回馈作者等方面,反哺为其提供盈利基本盘的学术共同体,如此才能让知网在“学术生态圈”中发挥有机循环作用。

倘若知网真是惨淡经营、自顾不暇,人们自然不会对其提出过高的要求。然而,从近些年的数据上看,知网的盈利水平一直处于高位,根据公开报道,知网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毛利率61.23%,2016年营收为8.34亿元,毛利率63.48%,另外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报也显示,知网上半年营收超过5亿,毛利率58.83%。明明已经赚了这么多钱,知网的收费却还连年看涨,让不少长期订购其服务的高校叫苦不迭。高校与研究者掏出了大把真金白银,既没有得到平台更好的服务,赵德馨教授这样的作者也没有得到收益,心里又怎么可能平衡得了?

据报道,赵德馨教授维权胜诉获得赔偿后,中国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文章。如今,打开知网,输入赵德馨教授的名字,一篇文章都找不到。这一结果固然终止了知网的侵权行为,在法律意义上满足了维权者的诉求。但仔细想想,这很难称得上最优方案。“谁维权就下架谁的文献”,确实解决了侵权的问题,却也堵住了文献原作者取得影响力的路径。对此,知网还应拿出更大的诚意,在为学术共同体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本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尽可能让作者获取他们应得的收益。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