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答复函中,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南都民调中心曾于去年12月对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开展问卷调查,并发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主要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考试焦虑;小升初经历学习压力骤增及青春期生理发育双重转变,初中学生心理困扰激增;学习压力过大是受访中小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首要原因,但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年级越高学生越关注抑郁症话题,过半受访高中/中专生表示担心自己患抑郁症。(详细报告请戳链接阅读。)

越长大心理困扰越多,超六成学生表示自己有心理困扰

《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学生表示有过心理困扰,其中高中/中专生的占比最大,为81.58%,其次是初中生。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随年级增高,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近两成受访高中/中专生表示“经常”感到有心理困扰;对于受访小学生来说,几乎很少出现“经常”有心理困扰的情况。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问及家长是否了解自家孩子存在心理困扰时,接近四成受访家长表示,知道自家孩子有心理困扰。值得注意的是,高中/中专生家长受访者占比最大,接近过半。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超八成受访中小学老师表示发现自己所教学生及身边的儿童青少年有心理方面的困扰。

过半受访中学生听说过身边同龄人患有抑郁症

调查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普通心理困扰的层面上,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加严重。调查中,在中小学阶段均了解到有学生患上抑郁症的案例。

年级越高,学生自身关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话题的程度越高。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七成受访高中/中专生表示“很关注”和“有所关注”此话题,其次是初中生,占比亦接近七成。相反,近九成受访的小学生表示“没关注过”此话题。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当问及受访学生是否听说过身边的同龄人患有抑郁症时,分别有超五成受访初中生、超六成受访高中/中专生表示听说过。

值得关注的是,在学生回答“你是否担心自己患有抑郁症”的问题时,有过半受访高中/中专生表示有此担心,初中和小学的受访者表示担心的比例分别为27.28%和15.38%。

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考试焦虑

受访者面对心理困扰时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调查结果显示,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考试焦虑是受访中小学生心理困扰的四大主要表现。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年级的受访学生均反映有睡眠障碍。尤其是小升初后,有更多受访学生表示有睡眠障碍,超四成受访中学生有此情况。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另外,受访学生中随年级增高,更多地表现出自我失控、自尊降低和疏远亲友、杜绝社交等心理困扰,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受访学生有自我失控状态的比例分别为15.40%、18.40%和32.30%,有自尊降低状态的比例依次为7.70%、21.10%和38.70%,有疏远亲友、杜绝社交状态的比例分别为0.00%、21.0%、25.8%,均呈随年级增高逐步攀升之势。

学习压力大是心理困扰首要原因,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也不容忽视

让中小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学生及家长均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首要原因,其中,分别有超九成小学生、超七成中学生首选“学习压力过大”。除此之外,受访学生和家长同时反映,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而受访老师的观点则与学生及家长不同。他们认为,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才是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首要原因,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超过学习压力。其中,受访小学和初中老师认为,亲子关系是使小学生和初中生产生心理困扰的最重要原因,远超学习压力。

如何应对抑郁情绪?专家建议:学生主动向外求助,家长与孩子民主性沟通

面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学生应如何自我调节?家长和学校又应该如何及时发现并回应孩子的心理需求,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调查中,受访学生表示通过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社交、身体锻炼和充足睡眠四个主要措施去应对抑郁情绪。除此之外,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选择向家长、老师倾诉的比例较低,但分别有一半受访初中生、近三成受访小学生会选择“向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值得关注的是,受访高中/中专生向家长、老师、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的比例都相对较低,同时有近一成受访高中/中专生表示没有任何应对抑郁情绪措施。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年级越高越关注抑郁话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南都研究员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陈彩琦,他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建议如下:

在个体层面,学生应正确认识心理困扰,积极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一定的心理困扰,这是很正常的,不必太过担忧。要正确地认识心理困扰,进行自我调节。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课、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等了解自我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情绪调节法、合理宣泄法等等。如果尝试过后发现这些方法效果都不好,不要羞于求助,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老师的帮助。高中生主动向外求助比例低,这正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我们要呼吁高年级的学生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经营和利用,不要把自己孤立或封闭起来。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有一个共性:总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如果多一些社会联结、社会比较和社会支持,就不会把关注点局限在自己的消极状态中。

在家庭层面,家长应把好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第一关。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些情绪上的困扰是很正常的,但是有时因为家长的不重视或忽视,一味地强调孩子的成绩,加上孩子自身性格的问题,会慢慢地发展成严重心理问题。因此在家庭层面,首先家长要关爱支持和接纳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社交状态等,预防大于治疗。在沟通上,应多积极与孩子交流,以不批判的方式倾听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表达自身,构建民主型的沟通方式。

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课、心理团辅等活动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此外,要加强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并沟通学生的在校状况,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社会层面,加大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宣传力度。目前我国已建有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要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