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85高校的“25岁博导”不必过于惊讶!(2)

此外,一度以朴素的形象引发关注的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也被媒体报道曾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并已经在其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

这些不胜枚举的青年才俊,一方面证明了杰出的科研人才正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让中国在推动持续发展、比肩科技发达国家之时,有了更多自信;另一方面证明了人才发现机制在发生变革,以数量、帽子、资历等评判人才的标准正在起变化。

对985高校的“25岁博导”不必过于惊讶!

▲英雄不问出处,俊才不论年龄,都是常识。新京报资料图制图/师春雷

━━━━━

改革助力年轻人“挑大梁”

长期以来,高校与科研机构通过论文数量、年限资历、帽子顶数、项目经费等量化指标来进行人才评价,造成有些人才无法脱颖而出,淹没在芸芸之中,错过了黄金发展期。

这几年,“破五唯”成为了人才评价体系的指导方向。特别是在一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以前的部分探索总结落实下来,对以后的评价方式做了战略部署: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中,强调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科研评价是职称晋升的重要评价来源,改革方案正在改变原来“双数量,记工分”的机械评价方式。

不仅如此,9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也表明,国家正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