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从严治理 "教资热"会降温吗

7月24日,被称为“双减”政策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落地。这一政策影响的不只是学生、家长还有老师,尤其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或是犹豫要不要考教师资格证的老师。

“双减”政策在“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部分第14条明确: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双减政策落地,教资热会降温吗?

可见,大家想从事校外培训行业,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

在距离今年下半年教资笔试报名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点上(8月底),不少提供教资培训的机构疯狂地鼓动大家积极报考,以应对严监管和难就业。

但对于热衷于考“教资”的人来说,似乎并不一定是冲着中小学老师这个职业去的,而是抱着毕业后能多一份选择工作的机会。

那么,“双减”政策下,你还会一拥而上地考“教资”吗?

“教资”考试到底有多热?

近几年,随着教培行业特别是在线教育的火热,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人数不断攀升。

2016年全国报考教师资格证人数260万,2017年410万,2018年651万,2019年接近900万,其中2019年下半年考试中,非师范专业考生占比达74%。

双减政策落地,教资热会降温吗?

有数据统计,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实际参考人数将会突破1000万大关。仅北京就有104391人报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2.81%。

据媒体报道,6月15日,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成绩开放查询,随后,#教资面试成绩#的话题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同时,在微博上与“教资”相关的话题阅读量都极高,比如#教师资格证#这个话题的阅读量超过了79亿、#教师资格证面试#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56.3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双减政策落地,教资热会降温吗?

双减政策落地,教资热会降温吗?

双减政策落地,教资热会降温吗?

高考师范专业录取分数走高

7月27日,光明日报刊文《师范院校录取线逐年攀升,师范专业“热”起来了吗》,文中显示天津、云南等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3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

“这个现象比较直观地说明,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逐渐成为考生的优先选择,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说,其背后的原因也很明显,一个原因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提高教师待遇,目的就是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越来越大。

另一个原因是,无论是疫情还是国际关系的对抗性,使得多种职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稳定性强、待遇较高、社会地位较好、有寒暑假的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某一个专业或某一类院校火爆,首当其冲就会向就业市场释放信号。同时,就业市场的信号也会倒推院校专业的火热报考。中小学教师岗真的供不应求吗?

教培行业就业缩水,竞争单元转为个体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培行业的1000余万从业者面临转型、再就业的选择,行业就业力严重缩水。那么,对于非师范类专业的同学,特别是非学科专业的同学而言,比如你是学高分子化学的,你要考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基本上动力就不大了,因为教培行业对于新教师的需求有限。况且,存量的、有经验、能力强、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还有很多。可想而知,作为新人想进入教培行业,你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再说师范生,考编考公不香吗?!但学校应该还会建议大家考,毕竟“证”多不压身,未来万一有用呢!

其实面对未来想进入教培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竞争单元会由平台转变为个体。不论是1对1还是小班课,如果你是新人,你无法让家长快速认识你、信任你、消费你。越来越昂贵的“高端”教育需求里,可以说新人缺乏储备生源和口碑的能力。

非师范类专业的考生和社会考生可能会逐渐减少

由于教培机构吸纳毕业生的人数减少,预测报考学科类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专业的考生和社会考生会减少占比。

另外,无论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毕业生,都更倾向于体制内,但“僧多粥少”,考编考公的竞争也许都会加剧。同时因“双减”从教培行业分流出的优秀老师,也可能会加入考编考公的大军之中。

由于中小学各种课后及寒暑假托等服务的增加,老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及相应的福利制度还不确定、完善,师范院校的吸引力会不会一直保持高位,现在还不宜下定论。这要看“双减”政策在各地具体的实施情况。

所以,“教资热”折射出的是就业难;师范专业热也不等于教师职业热。“教师职业是否真正具有吸引力,还要看那些报考了师范专业、考了教师资格证的人最终有多少真正进入了教师队伍。”教育专家熊丙奇说。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