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分析:监管新政下教育产业如何升级?

新政监管主旋律之下,教育机构转型已是迫在眉睫,教育产业升级更是大势所趋。如何找准航向,贴近政策监管的方向和要求,自律、自治、守正,以实现与校内教育的共赢?如何在技术赋能之下、产业升级之中,转危为机、迭代进化?

7月21日,《新政下的教育产业升级》主题活动上,官方机构代表、教育机构老总、行业分析师、投资人和相关教育产业人士等数十位嘉宾出席活动,共探教育产业升级方向。此外,活动现场,多鲸资本首发并解读《2021中国教育实时音视频行业报告》。

前瞻分析:监管新政下教育产业如何升级?

政策三限之下,教育行业发展的三条路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行业分析师冯重光发表主题为《新政监管之下,共话教育行业发展之路》的演讲。冯重光表示教培行业“双减”刚刚开始,校内教育深化改革正在路上,应积极探讨转行转型之路。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行业分析师冯重光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行业分析师冯重光

2021年5月,一份《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截图开始在网上流传,冯重光认为假设文件是全国性的真实教育行业监管规则,意味着新政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眼:第一,限制培训机构的数量,已有部分地区公布通知限制民办学校的比例,如四川省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第二,限制补习时间,诸如云南、山西等地级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在暑假及未来假期禁止补习。第三,限制价格,最近广州越秀区民办教育协会发文提及,所有已登记为营利性义务教育的培训机构需重新变更登记为非营利性,背后释放信号即培训机构的性质在改变、市场化行为受限。而非营利性也意味着培训机构不再是市场化的公司组织,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学校。

既然“双减”是大势所趋,那教育行业究竟路在何方?冯重光谈到三点:第一,校外改革目的是减轻家庭负担,便要着眼校内,未来的学校急需课后服务。同时未来的招生将回归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原始逻辑,不再存在选拔性幼升小、小升初,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多校划片的多重介入让升学更加随机化。第二,国家鼓励的职业教育是转型方向之一。第三,教育科技是重要的转型方向。

教育机构转型的术与道

纽交所上市集团联合创始人张诗童发表了题为《教育培训转型实操方法》的主题演讲,表示教育产业如要升级,需取势、明道、优术、践行、合众。

纽交所上市集团联合创始人张诗童

纽交所上市集团联合创始人张诗童

张诗童认为任何一个行业有大周期和小周期,大周期20年,小周期10年,一般大周期下行,小周期上行。他认为现在教育行业是生产关系重塑的过程,所有老师都还有机会,要清楚自己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可以变现,如何利用内容吸引用户,如何利用直播成交,内容会是时间的朋友。当老师们正处于打造超级个人工作室的风口,记住五个「化」:内容流量化、营销直播化、产品服务化、服务可视化、关键节点数字化,尤其是关键节点数字化即打造高组织力,找对标,不断学,不断复制,不断放大。

具体怎么做?第一是取势,即知道今天的大势在哪里。第二是明道,即知道具体的方法论是什么。第三是优术,找一个优秀的对标进行输出。第四是行动,算到做到,做到拿到。最后是合众,将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全部打通、全部落地,进行真正的公司体系创新。

一言以蔽之,张诗童表示「以内容为价值中枢的分布式商业」就是他的心得,与君共勉。

探索教育+科技的深层次价值

即构于2015年成立,作为一家专业的实时音视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联合创始人兼商务负责人陈强就科技+教育如何创造深层次价值进行了主题阐述,发表了题为《技术赋能,教育行业变革新方向》的主题演讲。

即构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商务负责人陈强

即构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商务负责人陈强

陈强认为,技术公司首先要思考的核心命题即研发的科技能不能带给客户真正的价值。比如围绕K12或者学科类教育,科技是否可以让业务降本增效,提高用户满意度,让使用者以最低的门槛使用到高品质的服务?其次要思考能不能让合作伙伴的创新想法落地变成现实,帮助合作伙伴实现从0到1的创新?最后才要思考如何做好一个技术服务商的角色。

过去二十年间,科技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预判,在中国,教育与科技结合的火花将会迸发出无限可能。前几年受限于技术因素,很多教学玩法无法实现,现在随着AI、VR等技术的引入,让原本停在概念中的想法成为现实。

教育体系重塑后的三个投资方向

随后,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带来《新政策指引下的教育投资新视角》主题演讲。

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

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

于进勇提出,我们应对教育形成三点共识:第一,教育不仅是个人或家庭的事,更是社会和国家的事;第二,「双减」背景下,需准确理解学习的范围以及减轻的对象是什么;第三,教育的功能关乎国家富强、社会安稳以及人民幸福。有此共识,我们才能把握政策制定的方向,才能长久地做教育。

基于这三点共识,于进勇强调,整个教育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投资和创业机会。K12领域,政策没有改变需求,只是改变了需求的满足方式。职业教育领域,技术变革是核心驱动力。老年教育领域,中国正在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终身教育。机遇还是风险?仍需时间验证。

最后,于进勇分享了他对美国市场、香港市场、中国大陆市场投融资变化的看法,他指出教育上市公司的线上、线下产品比例差不多,而当下教育独角兽线上产品占比96%。未来,教育OMO的大趋势下,上市公司更有能力做OMO。

《2021中国教育实时音视频行业报告》首发

活动现场,多鲸资本首发《2021中国教育实时音视频行业报告》。报告通过详细的行业梳理以及对音视频领域多位专家的访谈,系统解读教育实时音视频行业的当前格局和未来趋势,为音视频企业、在线教育公司和投资人提供行业参考。来自声网、网易云信、拍乐云、即构、拓课云、保利威、希沃的机构代表一同参与了发布仪式。

前瞻分析:监管新政下教育产业如何升级?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在活动现场对《2021中国教育实时音视频行业报告》报告进行了精彩讲解,从实时音视频的应用场景、发展历程、政策支持、行业驱动因素、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等方面做了多维度诠释。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

教育产业升级的切入点与破局点

报告解读之后,进入主题为「政策+科技,教育产业升级下的切入点和破局点」的圆桌论坛。

前瞻分析:监管新政下教育产业如何升级?

宝贝计画绘本美育创始人兼CEO杨帅认为,新政对素质教育方向是鼓励的,但也要苦练内功,素质教育的抗打性远不及学科大机构强,新政会倒逼所有教育机构修炼内功。新政过后,教育行业的精英留下了,认真做产品和课程的留下了,这有利于促进行业正向循环、螺旋递进。此前,宝贝计画与几千家幼儿园、小学、中学、培训机构达成合作,杨帅在此也对进校业务做了经验分享。杨帅称内容是宝贝计画的核心,宝贝计画从上到下五个创始人全是一线教师出身,专注做内容。应该打磨好内容后再考虑合作,再去分利、分权、分责。真正的机会是在内功夯实得特别好的时候迎东风,厚积薄发。

鲨鱼公园董事长张永琪则认为,新政下,首先,教育行业有结构性重塑的可能性,校长或是教育企业家的未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教师这个角色永不会「褪色」。教育行业结构性重塑建立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之上,本着教育初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人才方面,或许机会较多。其次,如何解决教育同质化问题、降低教育成本?新政下,各机构应重点研究自身优势。

此外,张永琪指出,To B 是个大市场,美育也可尝试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目前,国家并未指定公立学校学生应该学什么,而国家教育部门也会借鉴校外教育的经验,对校内教学活动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至于 To C 市场,张永琪认为,校外培训市场严重萎缩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市场依旧会存在。此外,利用如抖音等平台,教学形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总而言之,教育还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网易云信教育行业产品负责人阮成则认为,作为 To B 服务商需要从市场规模和目标用户群体两个维度考量市场未来的发展和整体体量。他关注到三个发展方向,第一是校内教育发展,从目前的政策导向上看,国家希望校内承担更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校外培训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因此校内是比较大的风口。第二是职业教育,随着普职比 1:1 的分化,将有 50% 的学生踏入职业教育,寻求技能提升。因此 18 岁 - 30 岁的成人教育将会迎来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是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对下一代全面综合能力发展的期望,仅靠语数外学科分数决定未来已不现实,强健的体魄、开放的思维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才是未来培养学生的重点。此外,后疫情时期,阮成认为,教育线上化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教育线上化不是单纯地将线下课堂直接搬到线上,回到教育+直播场景,其最终目的是将名师的价值与资源普惠化、均衡化。

声网Agora教育产品专家钱奋则看好四个教育发展方向。第一是素质教育赛道,美育被纳入中考,变相将美育刚需化,家长付费意愿提高,美育发展是大趋势。第二是国家一直鼓励发展的职业教育赛道,今年上半年的投融资数据也反映出投资人对职业教育赛道的青睐。第三是智能硬件赛道,现在已有很多教育机构将内容与教学服务融合到智能台灯当中,足以反映市场方向所在;第四是校内延时服务,现在校内政策导向明显,学校做好校内服务需要优质第三方服务的支持。尤其国家支持未来三到五年内在全国各省搭建空中课堂,从国家支持力度来看,校内市场空间很大。但同时进校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好的渠道和内容补充,也需要进校者思考自身优势。

保利威教育产品业务负责人王建成则表示营销大战导致获客成本高昂,很多教育机构都在亏本运营。政策监管整顿之下,行业会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阶段,长远来说利好机构发展。至于教育产业如何升级与转型?王建成认为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创新。无论是运营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要求平台服务方更加接地气,贴合教育机构的需求场景,过程中需要平台服务方与头部企业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快速降低应用门槛,迅速推广到整个行业;第二是转型。机构可以朝比较熟悉的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领域方向转型,或者是在同一个领域内拓展不同的群体客户。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