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各地小学暑托班:课程、场地、师资如何(2)

“手抄报,可以写字也可以画画,关键是通过字、画要表达某一主题。”在武汉市武昌区秦园路社区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室,50位小朋友正在学习制作手抄报。

5日,武汉首批114间市级托管室正式对外开放。在秦园路社区,记者看到托管室依托社区青少年空间建成,200多平方米的托管室内配有课桌椅以及电子钢琴、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由1位任课老师和4位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管理。

据了解,6月底,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启动2021年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项目,面向武汉学籍小学生开设200多间托管室,提供免费公益社区托管服务。托管课程设置包括国画书法、体能智能、播音主持等。优先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低收入双职工子女等青少年。

在上海,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等单位组织。漕河泾街道团工委副书记王骅表示,今年暑托班设置涵盖历史人文、手工制作、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益智游戏等近60门课程,由高校师生和漕河泾街道共同打造,同时号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力求为孩子提供丰富课程。

“大手牵小手”是上海市暑托班的另一特色。今年上海共招募超过12000名学生志愿者,以确保暑托班按师生比1:5配备相应带班工作人员。

据北京市要求,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同时,托管服务承办学校要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托”起来,还要“管”得好

针对暑期托管班,部分受访教委和学校负责人表示,办好暑托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盘活各类资源,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