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认为,考场作文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向外辐射,展示思想。作文备考要用“文题思维观”突破“文题常识观”;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用“完整创造论”更新“空想创造论”。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高度符合题意,又具有一定新意的优秀作文。
透露哪些未来教育趋势?
多位教育专家表示,观察近年作文命题的变化与考查重点,可以看出语文教育的重要趋势——
直面现实关切。
高考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张彬福认为,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更加直面现实关切,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火热的时代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包括“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新时代新青年”等,都体现出了一以贯之的教育追求目标。把握时代脉动、关注社会时事的考生,才有可能获得优异成绩。
反对套路文章。
从形式来看,高考作文题经历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变化。专家认为,这体现出命题空间的不断扩展,同时也是对“套路文”“宿构文”的限制。
专家表示,滥用排比“三板斧”、雷同事件、空言泛语,此类模板式作文往往并不可取。北京教科院语文特级教师连中国认为,情感丰沛、思考独特的高分作文,源于作者丰富的内心空间、真实的生命体验。
注重文化浸润。
不少人注意到,以古观今、传统文化的主题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频繁出现,如今年全国乙卷“‘弓矢的’的智慧启示”等,试题取材古代文化典籍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语文试题取材古代文化典籍,旨在让考生体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