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虽然都是学霸,但每个孩子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是存在弱科,比如数学不好,语文不好,英语不好。有的是付出了很多时间,但是总成绩却节节退步。
老师安排的计划具有普适性,适合大多数孩子,但不适合存在具体问题的孩子,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比如北大陈柱玲的英语基础差,才考60分,她就在英语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背单词困难,音标没学好,她就记住单词的发音。为了练听力,一套听力题会听3遍。为了提升完形填空和阅读能力,每天逼着自己独立完成一些题目,即使猜也要自己写出答案,而不是急于看答案。让大脑习惯于克服困难,就很容易取得胜利。
比如北大刘丝雨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原因和错误题型相同的题目整理到一起,将薄弱题型进行分类,更方便巩固和提升。不仅整理错题,还会把思路巧妙的好题整理出来,这样可以拓展解题思路,在做题的时候更顺畅。
要有良好的心态
学霸们在遇到成绩不好的时候,也会出现心理波动,打退堂鼓,但是通过各种方法调整,让心态变平稳,才重拾信心。
像北大的陈晨,多次失利之后,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也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说相信他,让他继续一样的努力。陈晨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理解,也变得自信起来,开始踏实地追逐自己的目标。
清华的牛丽颖处于低谷的时候,也出现过头疼难忍的情况,她把烦恼和困惑讲给父母听,父母非常开明,不会过问学习,而是让她在家休息,给予默默陪伴,她变得更有底气。
还有的会因为同学、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而发生了心态改变。孩子出现心态问题的时候,一个人很难走出困境,特别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学霸还是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了解得越多,就会越理解孩子的处境。同时,学霸难能可贵的是,能用正确的方法走出困境。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变得比现在更好,我们不妨多去了解学霸们的经历,从他们身上学到一种精神,或者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