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本确实出问题了不止是插画更有内容(3)

关于读书,我始终认为在精不在多,没有精品著作可读,宁可闲着发呆,也别读垃圾作品。我自己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精品著作我会反复读,垃圾作品我很少看,总体上阅读量不是很大,但我自己无论阅读的水平还是写作的水平,包括认知和见识,也还过得去。所以我也建议儿子这样读书,可是适合他这个年龄阅读的精品书籍我还真不知道有哪些。

无论曹文轩先生的成名代表作《草房子》艺术价值如何(虽然争论很大),可是您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主编的身份,把自己那么多作品塞进“书单”,并四处进校园签售自己的书,多少有些瓜田李下之嫌,正人君子恐怕都不会采取这种方式营销。年2700万的稿酬,有多少是用这种方式卖出来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不会这么卖的,如《平凡的世界》。您这种方式搞乱了儿童阅读市场。

中小学课本确实出问题了不止是插画更有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而且几乎是越来越差。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差?我们的语文教材、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责任吗?我们的作家没有责任吗?

中国的文化圈太乱了。

绘画算文化艺术,可是人教版教材中的插画被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吴勇设计得丑陋且猥琐。

文学作品算文化艺术,可是诸如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一类的“文二代”随便写点“屎尿诗”,就能轰动文坛,一大批文人毫无下限地吹捧膜拜,视为神作,只为获得她爹的赏识恩赐。

文化艺术圈到处都是山头,不进圈子不拜把子,纵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在网上兜售叫卖,就算卖出了亿万粉丝,卖出了千万稿酬,也不会被“正统”文学圈子认可接纳,国家的出版基金你是拿不到的,你不先成名,“正统”出版社也不会多看你一眼。

于是,中国的文化圈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正统”文化圈子里大多都是年龄大的老人,如果有年轻人,大约是依附了某个老作家的新人,进了圈子拜了把子。如果不信,您看看近12年来获得我国正统文学最高奖项的“茅盾文学奖”作者,15位作者,获奖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41岁,平均获奖年龄59岁。其中80岁以上2人,50岁以上13人,40岁以上2人,40岁以下没人获奖。

设立茅盾文学奖的茅盾先生31岁因小说《幻灭》而成名;“人民艺术家”老舍37岁时因写出《骆驼祥子》而封神;鲁迅37岁因发表《狂人日记》而名震全国;沈从文32岁写成代表作《边城》;巴金29岁写出成名作《家》;钱钟书37岁写出代表作《围城》………

这些作家如果出生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他们要是不进圈子不拜把子,不在传统文坛找个大腿抱着,别说获得“茅盾文学奖”,他们的作品大约没有“正统”出版社愿意出版,他们要想靠写作活下去,基本上都得去写自媒体热文或者写玄幻穿越风格的网文。

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鲜有伟大的文学作品出现的原因。也是我们及我们的孩子缺乏好的文学作品的原因。

可怕的是,文学艺术圈这帮官方认证的“正统”作家、画家、书法家等,因为距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作品卖不出去,小圈子内自娱自乐搞不来钱,国家拨的款项不够瓜分,于是纷纷动起了歪脑筋,比如,让自己的作品进教材,进中小学生必读书目。

不管管这帮人是真的不行了,他们写不出记录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也就算了,他们垄断了出版权益导致文学青年没有出路,造成文学后继乏人也就算了,但是,他们把捞钱之手伸向孩子,这就过分了。

请放过孩子!

再这么搞下去,人民群众就只能牢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小说《挪威的森林》里,借助主人公之一永泽的口说出的那句挑选阅读物的标准了:“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

本号作者杨昇录制了大量“中小学生作文和成长教育素质课程”,全套课程免费,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全公开。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