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任靖)“硕博学历含金量不断降低”、“博士生毕业越来越难”、“读博读到三十好几却还要跟爸妈要生活费”……近年,网络上反映此类涉及硕博研究生情况的声音不少。两会期间不少委员针对硕博生招考、培养进行了建言献策。
硕博水分越来越大?
——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近年来,不少高校大规模扩招硕博研究生。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1年,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应试考研一考了之,缺少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硕博含金量不断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徐景坤建议,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录取方式较单一,仍是唯分数论,且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只能选择一所志愿学校,对考生风险极大也不公平。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以综合成绩来申请研究生,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
资料图:某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内,考生正在紧张复习。刘力鑫摄
——提高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
“提高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全国政协委员曾勇则建议。曾勇认为,从“推免”工作制度来看,推荐免试的学生经过了严格程序,对学习成绩、科研素质、志向目标等进行了综合考核,把好了高质量的研究生“入口”。
曾勇指出,进一步提高“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可以使更多的优秀本科生从考研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完整的本科学习过程,尤其是研究型学习、挑战性学习和科研训练,提升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