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警惕"编制狂热"

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警惕"编制狂热"

近来,默默无名的广东河源市和平县闯入公众视野。小县城开放“高学历人才引进”,吸引800多名硕博生报名登记,竞争82个事业编岗位。

1月17日,和平县发布了《2022年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计划引进82名师范、工程、法学、管理、测绘等专业的国内外硕博生、“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并对引进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子女优先择校等10项优惠待遇。

截至1月30日下午5点半,已收到810多份报名表,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有700多人,岗位竞争比例达到8:1。

从学历层次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1名,全日制硕士700多名,其余均为“双一流”大学本科生、急需紧缺专业本科生、海外留学本科生。

从毕业院校看,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毕业生,也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瑞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海外名校的留学生。

小县城卷成这样!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

由于人才引进报名人数大大超出预期,电话面试被延期进行。

事实上,近年来高薪引才现象越来越常见,去年义乌120万聘请中小学教师,鄂尔多斯60万招聘清北毕业生。但和平县可不比义乌和鄂尔多斯。

和平县经济倒数、人口净流出

2020年和平县曾被列入广东扶贫开发重点县。2021年,全县GDP 127.87亿元,人均GDP 3万人民币,在广东省县区GDP排名上,处于倒数。

小县城卷成这样!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

据和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和平县常住人口35.39万。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十年间,和平县减少2.05万人,下降5.48%,人口为负增长。

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城,开出的丰厚薪资能兑现吗?

公开、透明的“薪酬+补贴”很有吸引力。博士补贴每月10000元,年薪约26万;硕士补贴每月1500元,年薪约13万;“双一流”本科补贴每月1000元。

据悉,今年和平县还会拿出3%的地方公共预算支持人才发展,下拨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的1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

根据公开的2021年和平县政府预算显示,2020年和平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6.99亿万元。按引进硕士的薪酬待遇计算,82名硕士一年支出薪资是1066万,加上补贴147.6万,总计1213.6万。这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有网友表示,26万的开价确实不错,中西部普通高校博士青椒也就十万出头。但长三角/珠三角一个本科生公务员年薪30万也不足为奇,毕竟地区差异大。但以和平县现有的财力,26万能不能落实,能落实几年?不得不打个问号。

小县城卷成这样!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

除薪资待遇,职称、落户、子女教育、购房等人家都替你想到了

职称晋升。博士生聘任为八级职员或副科,硕士生聘任为正股级。必要时可择优调任到党政机关工作,纳入公务员编制,也可提任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落户便捷。引进人才可在本县申请落户,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符合投靠条件的双方父母,均可随迁,直接到县公安部门办理入户手续就行。

购房补贴。如在和平县购房,给博士生50万元、硕士生10万元的购房补贴。没房的,可安排入住人才公寓。

安家教育。有工作的配偶,且愿意随迁的,人才办给安排工作;没工作的,当地给直接推荐就业。未成年子女,能优先择校。

有网友说,综合来看,这样的配套加上能兑现的薪酬待遇,不输大城市,觉得有保障有尊严。

名单上的人是这么想的

一位知友是名单中人,匿名表达了自己报名的想法。他还推测,其他报名者很可能跟他的想法类似。这里概括为4点:

第一,薪资透明,待遇可以。在县城可以过得很舒服,尤其是博士生,可以一步到位了。

第二,岗位不限专业。作为天坑专业的一份子,只能报这个,成功率高。

第三,线上面试。报名、面试不花钱,零成本。

第四,交通方便太重要。2021年赣深高铁刚开通,和平北是其中一站,可以说这是很大一个加分项。这位知友刚去过一个小地方面试,他称,就是因为交通,本来一堆人报名,但最后只去了1/3不到。

小县城卷成这样!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

还有一位知友是上一届引入的人才,就职于当地市直单位。她表示,钱没那么多,发不齐,拿到完整工资就想走人,但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工作量大活重,编制不够,躺平是不可能的。地方条件也不好,建议专业和学校一般的本地生可以试试,外地生要慎重。

小县城卷成这样!82个编制,731名硕博生竞争

真相:很可能是互为备胎的博弈

从名单看,很大一部分引进的都不限专业,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地方适配到合适的岗位吗?如果不能,人才无法安心工作,财政支出白白浪费。“高薪抢人”的猛药适合这样的小县城吗?

反过来,试问外省的高材生们,真能忍受穷乡僻壤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吗?这里不仅仅指交通、文化场所等硬环境,还包括地方势力、关系网等软环境。在当地安家立业,真是你想要的吗?

有人直言,和平县把硕博生当备用人才,硕博生同样是把和平县当备用offer。报名这么多,不参加面试的得一半,过了面试不报到的又得一半,报到了当天过几天跑路的又得一半。最终能留下几个人,确实难说。

这则新闻更像一出闹剧,让我们看到了不断贬值的学历和大家对编制的狂热。

几年前,博士可以直接挂职副县长,现在只能是事业编。这与大学扩招不无关系,但扩招却没能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适应,让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为缓解本科生就业,硕士、博士也在不断扩招,但中国的教育资源有限,只能靠拉低培养质量来换取速度和规模。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不为学术所需也难为市场所用。

同时,我们看到不仅普通人对编制狂热,留学生和国内一些当红明星也在努力考编,刘昊然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一名话剧演员,关晓彤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2020年80万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中,近一半进入体制内,21%进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25%任职国企。

警惕编制狂热成为普遍认同

“狂热”中的个人不应该受到指责,毕竟选择什么工作,是个人自由意志的结果。况且,对于多数人而言,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五斗米折腰”并不可耻。但从长远看,对编制的“狂热”会带来社会隐忧。

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更容易发挥智力和素质优势,对升级产业链,创造经济财富更有效率。相对比,事业单位毕竟不是市场经济下的盈利主体,如果一味靠“重金”吸引“高学历人才”流向的话,其结果很可能会造成机构臃肿,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伤害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一旦事业单位“收益更大”这种结论被普遍认同,就会给编制外的人带去职业不安,加之福利差异产生的社会不公。这些不安和不公汇聚一起,很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总之,职业不分贵贱,任何选择都应该被尊重。但作为地方政府,拿什么引才,能否引到真正扎根地方建设的人才,必须想清楚。同时,大批“高学历人才”面对编制蜂拥而上的背后,也反映出社会诸多面向的深层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