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炒作“高考状元”拉出负面清单

“谁是状元?”“文理科最高分是谁?他们在哪?”以往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各省、各市乃至各区县的第一名都会被公众和媒体追捧。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今年的舆论场中也鲜见对“状元”的报道,但一些地方和学校采用“换一个说法”“不点名暗示”等各种变通手法,仍然在对高分学生、“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进行宣传。

没了“高考状元”,却来了“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没了“高考升学率”,却来了某校或某班高考考生的“一本”“本科”等高考参数的“分子”和“分母”,连小学生都能轻松算出结果……对此,不少网友都对“一样话百样说式”的炒作方式极尽揶揄,并开启了模仿造句模式。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宣传“高考状元”,简直磨破了嘴皮子,不让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可是一些地方、学校或网络媒体等还是变着花样地玩炒作相关高考信息的文字游戏,间接冲击、规避、架空了教育部的禁令,引发了非常负面的社会观感。


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要从根源上遏制炒作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摒弃落后的教育绩效考核模式、竞争模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畅通人才多元培养渠道,引导人们消除高考功利意识,树立健康积极的高考价值观。而施行这种治本之策需要慢慢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