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专家:别忽视时间成本

又到一年毕业季,909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话题。进入6月,距毕业生离校近在咫尺,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慢一慢”“缓一缓”。“慢就业”这个词,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求职年轻人不断增加

总量增长带来就业挑战

“随着经济稳定恢复,今年就业形势总体回暖。但是青年群体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求职的年轻人不断增加,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分析说。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然而,今年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远不止这个数目,还包括自考、函授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以及仍未就业的2020届毕业生。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3月,仍有41.6万2020届毕业生在求职,同时海归回国求职人数也大幅增长。“随着6月份毕业季来临,年轻人就业仍存在较大压力。”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说。

“慢一慢”“缓一缓”

新一代大学生认可“慢就业”

猎聘调研数据显示,仅26.98%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前拿到offer,毕业马上能够参加工作;而63.49%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毕业半年之内找到工作;另外,还有接近一成的大学生选择了较为佛系的“一年以内”或者“找到满意的为止”。

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专家:别忽视时间成本

“想毕业后去云南待一年,一边兼职,一边旅游,回家后再开始正式找工作”,即将从山东某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的刘颖(化名)这样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感觉自己的前二十几年都好‘没意思’,从高考到大学四年一直在考试;大三下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毕业后暑假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研究生开学后期中考、期末考不停,马上要毕业了又要考公务员。”刘颖表示,自己专业考公务员大部分不要求应届生,所以想先“出去走走”。

除了暂时“歇一歇”,给自己的人生旅程留个“小空档”,实现自己的“小期待”之外,更多“慢就业”学生的选择背后是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在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看来,“慢就业”是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多元化的一种表现。“现在毕业生不少是95后、00后,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有的选择升学、创业,有的选择到企业就业,与此同时,‘慢就业’现象也在增长。”

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

成就业主要困扰

就业中令人困扰的事情是什么?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面向5762名全国各级在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面对这个问题,76.29%的受访大学生选择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其次是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和缺乏社会关系,分别占比62.76%和59.15%。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大四学生徐芊芊近期一直在忙着投简历、找工作、参加面试。

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专家:别忽视时间成本

几次面试下来,她觉得,其实并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较难,一方面要顾及自己的能力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是不是专业对口;另一方面还要看社会为毕业生提供了什么岗位或是社会更需要哪些岗位,毕业生能否达到心仪企业的要求和标准等。

在就业过程中,徐芊芊明显感觉自己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在一些面试中,虽然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但是依然很看重实践经历,“在校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实践经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能力的象征。”

专家:毕业生应主动参与企业实习实践

为成功求职增加砝码

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柳丰林认为,关于毕业生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的问题,不用过度在意。一方面类似的问题虽然在社会招聘中普遍存在,但是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因为面对的群体普遍存在同样的经验缺乏问题,用人单位通常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基础条件、能力素质与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为了在求职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毕业生也确实应该利用好暑期等相对集中的空闲时间,主动参与企业实习实践,增长工作阅历,为自己的成功求职增加砝码。

在就业意向城市选择中,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依然是学生相对偏好的选择。柳丰林认为,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大城市中优质企业相对集中,创新创业政策相对成熟,人才引进条件相对优厚,生活保障相对便利,平台大,机会多,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职场转变,帮助他们适应职场节奏,开拓职业视野。不过,大城市中人才过于集中,学生成长成才面临更多的竞争与考验,也客观存在局部人才过剩,学历过度消费的现象,不利于毕业生职业初期的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毕业生还是应该避免随大流,结合自己的特点与职业发展目标,到国家需要的地区与行业建功立业,在青春奋斗中成就自我,奉献价值。”

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专家:别忽视时间成本

别过度沉溺看上去很美的“慢就业”

表面上看,年轻人刚毕业,还没有买房买车的贷款压力,大都处在“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状态,“慢就业”似乎对个体影响并不大。

但是,“慢就业”并不等于不就业,很多工作都会有年龄的限制,通过“试错”找到适合的工作,也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每个人的青春毕竟有限,频繁地跳槽往往意味着总是从头再来,并不能在一个行业、一份职业中积累深度的成长经验,也会给用人单位一种浅尝辄止、不够踏实的感觉。

这个社会选择一直“啃老”的人是少数,这类人往往也要经受世俗目光的另眼相看,多数人终归要锚定一份工作,不仅为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慢就业”看上去很美,但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社会现实,不如找个时间认认真真地审视自己,适时地为“晃晃荡荡的青春”承担起一份责任。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