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甘情愿给孩子报班 校外培训该怎么管(11)

面对选拔性升学考试这个硬性的“指挥棒”,学生想要跃过“龙门”,必然要获取足够的助力。如果他们无法在课堂教育中获得需要的东西,求助于校外培训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一方面,在应试这件事上,校外培训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乃至于一部分教师都将其视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校外培训对学生课余时间与精力的侵占,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损害了课堂教育的质量,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悖论。

面对这种悖论,仅仅满足于用行政指令限制校外培训,恐怕很难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只要课堂教育的现状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没有发生改变,简单地限制、打击校外培训,只会让同类现象转入地下,变得更难监管。在这件事上,单纯的“治标”没有意义,如果不能从校园一端入手,解决课堂教育这边的问题,校外培训注定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要让课堂教育与校外培训之间既相克、又相生的“悖论”消失,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当下,且不论师资资源是否在整体上充足,各校之间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已是极其明显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至少应在公立教育体系中大力推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分配,通过促进教师流动、鼓励名校建设分校、与一般学校合作等方式,让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压力分布得更加均匀,从而为更多学生享受相对个性化的教育提供可能。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在条件允许的合理范围之内,尽可能提高教师待遇,只有让教师能够在课堂教育的本职工作中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防止部分教师和校外培训机构缔结“利益共同体”,从内部侵蚀课堂教育。有了更合理的师资分配和教师待遇,学校自然能更顺畅地开展课堂改革,让课堂教育朝着更加个性化、更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处于“出口”一端的选拔性升学考试,也应加快改革步调,进而从根本上消解“教育军备竞赛”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焦虑。有了这些“治本”之策,再加上法制化的政策监管,校外培训的难题届时自然会得到解决。

需要补充的是,作为教师,我并不主张彻底取消应试类校外培训。不论大环境如何改变,总有一些学生和家长会有课堂教育无法满足的特殊需求。我们所希望的,是让校外教育不再成为普遍性的焦虑来源,而要做到这一点,依赖的必然不是“运动式”的对校外培训的打击,而是对整个教育结构的深层改革。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首页上一页...891011 11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