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住学区房:家长越来越鸡血孩子越来越累(3)

恢复高考几十年来,“知(成)识(绩)改变命运”被拔到了新高度。与之相应的是教育的起跑线一再提前,学区溢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人们选择买学区房、让孩子读好的学校,是一种理性选择。毕竟,拔尖的娃还是少数,大多数普通娃的家长还是认为上个好学校更保险。谁也不愿意为了几个指标生的名额去赌一把,让自己家娃去口碑不好的学校。

学区房太贵,恰恰说明优质教育资源太少。以至于家长过度投入资源到浪费甚至是极端的程度,最终带来的是教育的内卷化——越来越鸡血的家长和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孩子。

这种内卷,用作家维舟的话来说:“它虽然也隐含着‘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一层意思,但真正在意的却不是整个体系的效益和转型,而是身在其中的个体主观的感受:一种人人苦不堪言、每个人都很忙很累,但生活却没有变得更好的困境。”

学区房背后,就有着这样扎心的社会现实:没买学区房的人焦虑,买了学区房的人因为诸多不确定性还是会焦虑。

就像经济学中所说的“帕累托最优(改进)”,只有当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因此变得更差,这才算是社会改进。反之,不管有多少人受益,只要有一个人的利益受损了,这就不是社会改进。

教育内卷背景下,学区房政策似乎再怎么调,也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说到底,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学校入学资格)就这么多,如果一味地在存量盘子里东挪西拽,不谋求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应量,那么不论采取什么办法,哪怕强行将教育资源平均化,学区房大概率还会以各种变种形式存在,天价学区房、奇葩学区房还是会层出不穷。

管是管不住的。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