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配管我!”学生课堂上骂哭老教师,是谁在背后的“撑腰”?(2)

“你不配管我!”学生课堂上骂哭老教师,是谁在背后的“撑腰”?

这句“大耳刮子”,在空气中凝固成最冰冷的讽刺。女家长看似慷慨地赋予了权力,实则精妙地推卸了责任。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动手,我支持;但后果,你独自承担。它让教师站在了悬崖边上——动手,万劫不复;不动手,威严扫地。

我们的教育,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当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恰当的管束,到了学校就会变成无法无天的“刺头”。家长在品德塑造上“甩手”不管,却在学业成绩上不断“越界”施压。那些本该在家庭中建立的行为边界、敬畏之心,缺失的部分最终都在教室里爆发出来。

“你不配管我!”学生课堂上骂哭老教师,是谁在背后的“撑腰”?

规则并非不存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白纸黑字,但有多少学校敢于真正使用?当顶格处罚不过是“回家反思一周”,这种不痛不痒的惩戒,如何能触动那些早已麻木的心灵?

在这种教育困境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另一篇充满术语的分析报告,而是找回教育最本真的东西——尊严,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威严,而是知识、规则和人格应有的尊重。

“你不配管我!”学生课堂上骂哭老教师,是谁在背后的“撑腰”?

或许可以尝试让“教室的归教室,家庭的归家庭”。比如,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不再是老师单向的汇报,而是共同观看一段记录孩子成长的短片,让家长看见那个在集体中不同于家庭的身影。班主任每周可以给家长发去一条不涉及成绩的“成长快报”:今天谁主动擦了三遍黑板,谁在同学难过时默默递上了纸巾。让教育的光芒,先照亮这些被忽视的角落。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