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很努力,成绩还是千差万别?(2)

很多家长在初中特别舍得砸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一对一、小班课轮番上,孩子成绩也确实稳,每次考试都能排在前面。

我邻居家孩子就是这样,初中三年光补课费就花了十几万,最后也考上了重点高中。

结果呢?

刚上高一,家长接着报了三个补习班,可孩子成绩还是一路下滑。

后来跟家长聊天才知道,孩子在补习班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记什么,自己不会主动思考。高中课程难度大、节奏快,靠老师灌输和死记硬背撑起来的分数,根本经不起考验,很快就崩盘了。

更讽刺的是,那些初中靠“背模板、刷套路”的孩子,到高中反而更吃亏。

初中的题目套路少,记住模板就能应付;可高中题目千变万化,稍微换个形式,他们就手足无措。

比如我之前有个同学,初中语文作文全靠背范文,每次都能得高分,到高中还是这么干,结果作文经常跑题,分数惨不忍睹。

反观那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哪怕只报一个补习班,也能自己拓展知识点,越学越轻松。

你发现没?

学习这事儿其实是复利效应,越会学的人越能找到窍门,效率越高;越不会学的人越焦虑,越学越吃力,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为什么大家都很努力,成绩还是千差万别?

四、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

很多人觉得努力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不是。

能持之以恒地努力,本身就很稀缺。你想啊,初中毕业分流,那么多学生被刷下来,很多人不是智商不够,是连“努力”都做不到——上课走神、作业抄袭、放学就玩手机,根本静不下心学习。

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至少说明有一定的自律性和意志力,这已经比大多数人优秀了。

但问题是,在高中,努力只是最低配置。

你在熬夜刷题,那些比你聪明的人也在熬夜;你在背单词,那些记忆力好的人也在背。你再努力,顶多只能追平他们,想超越真的很难。

努力就像一张门票,能让你有资格参加高中这场“竞争游戏”,但最后能不能赢,还要看你的天赋和思维深度。

我之前跟一个老师聊过,他说高中班里成绩前几名的学生,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做到的,他们往往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快速抓住知识点的核心,这就是思维上的优势。

为什么大家都很努力,成绩还是千差万别?

最后,给家长和学生的几句实在话。

如果你现在正面临“努力了却没效果”的困境,别着急给自己贴“笨”的标签,也别拿“努力不够”当鞭子抽自己,没必要。

你得认清一个现实:高中就是个筛子,拼的是长期积累的思维能力,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补上的。

想缩小差距,可以换个思路。

与其一味刷题,不如花时间总结解题逻辑,比如一道数学题,做完后想想有没有其他解法,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其盯着同桌的分数发呆,不如优化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如背单词的时候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时候抓重点,把时间花在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地方。

还有,千万别牺牲睡眠换学习时间。

我之前有个同学,为了刷题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结果上课总走神,效率反而更低,最后身体还垮了。

保持健康、保证睡眠,才是真正的学习资本,这点一定要记住。

所以,别再纠结“为什么我努力了成绩还是不好”,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当大家都在努力的时候,努力就不再是稀缺品了,差距往往来自那些你看不见的能力积累。承认这一点,反而能卸下一部分焦虑,不会再钻牛角尖。

你会更清楚自己该往哪发力,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地方。

最后想说,努力肯定要继续,但更重要的是把努力用对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步一步来,比瞎使劲管用多了。

你们说,对吗?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