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到思维全方位赋能
《大纲》明确,课程以素养为导向,培养“人工智能意识、应用创新、伦理责任”三大核心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如设计智能农场、修复文物),帮助学生链接真实世界。
该课程与信息科技、科学、劳动等学科结合,避免重复教学。高中阶段支持“AI+生物”“AI+文化遗产”等跨领域探索。整合高校、企业资源(如开放实验室),建设区域示范区。课程还将教师培训纳入专业发展体系,探索“教-学-研-产”联动机制。
从课堂到社会的立体化推进
《大纲》明确课程独立设课或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确保年均8课时。结合过程性评价(如项目日志)与成果展示(如AI作品展),引入智能测评工具,动态记录学生能力成长。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将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纳入教学内容,并给出了各年级主题项目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