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重磅消息,2025年北京中考将取消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只保留数学、语文、英语、物理以及体育、道德与法治。
这是个什么意思?
今年北京市的中考改革力度太大了,一刀砍掉了“小四门”,取消史地化生,集结“大四门”,即语数外物,保留体育,而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考试。
有人说,北京的中考改革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
意思是,减掉史地化生副科小四门,意味着那些靠刷题能刷好的、靠背能考好的科目通通都减少了。实际上就剩下个语数外物“大四门”,再小小地加一个体育和一个道德与法治。
这摆明了,是要筛选出数理化人才,换句话说就是选出具备创造力的真学霸,而不是靠刷题和死记硬背的高分低能者。
北京中考这个格局一形成,全国各地大概率会跟进,该怎么理解北京的中考改革呢?
第一,北京中考的“大减法”,还真的减得彻底,彻底减了生化史地这四门课的负担,不用再为了90分提到100分花大量的时间去积去刷题了,90分100分都是A。
要知道,中考最容易提分的就是这“小四门”,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需要天赋,只要够勤奋,死记硬背就可以。过去很多学生就是靠这小四门将成绩拉上去的,考上了重点高中。
如今不同了,将考生都赶到了语数外物的赛道上,除了英语可以死记硬背,语数外要拼天赋,中考更难了。
第二,体育就不说了,道德与法治是开卷考试,约等于也减掉了。以后孩子集中精力学语数外物就行了,文科等于无。
因为现在语境下,是要培养选拔具有创造力,能够找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那群人。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第三,为什么没有取消英语考试?
虽然很多人呼吁中考、高考都要取消英语,我早就说过一万个不可能。不但不可能取消,而且英语会越来越重要,未来的人才必须要有国际视野,不懂英语怎么行?
那么,问题来了,中小学生该如何学习“大四门”呢?
一,语文,狠抓阅读。
语文阅读是重中之重,可以不会写作文,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面广了,作文自然无师自通。
因为语文能够拓宽视野,提高认知,学好语文,不但能说会道,口吐莲花,显得特别有知识,而且还在写作文时表现出言之有物,有厚重感。
建议中小学生坚持每天读半个小时的书,语文成绩会蹭蹭往上涨。
二,数学要回归课本。
有很多人认为,数学应该多刷题,刷课外辅导书上的题,这是南辕北辙。学数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重视课本,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再去尝试课外买的资料,由易到难,不要一开始就跳过书本知识做,买的资料会打击孩子的信心。
建议家长买一些学数学的特级老师讲数学视频。
三,英语需要勤奋。
英语不需要多少天赋,只需要勤奋。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关键在于多听多读多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开口说。
学英语,要从小培养孩子说英语和听英语的习惯,同时积累词汇和语感,遵循听、说读、写的规律。
建议每天记20个单词,看20分钟听力。
四,学物理,掌握基础概念是关键。
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可以,物理却很差,所以很讨厌学物理。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往往让中学生感到吃力,尤其在解题时更加显得棘手。面对复杂的公式、力学、热学等多种物理现象,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学物理呢?
1.多做笔记:在学习时,及时记录下重要的公式和定义,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
2.制作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帮助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5.整理错题,最好有一个做题本,物理的模型意识很强。
6.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
物理越来越被重视,中考物理成为了主科,高考报志愿理科生就要求“物化捆绑”,只有选择物理,才被视为真正的理科生。
2025年北京的中考改革,很有导向性,减掉小四门,保留大四门,本身就是为了减负的需要,也是为了筛选人才的需要,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