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真的很难怪我们。之前我在谈及中职发展宣传的一篇文章里面也谈到过,官方做了一些事情,有时候是非常好的事情,却要么不宣传,要么以相当官方的口径发布,实在是难以打动人。加上义务教育阶段对于成绩和升学的讳莫如深,一次负面例子,一个人的信口开河,足以让那些教育部门来之不易才能建立起来的信任毁于一旦。
你说师资交流,怎么个交流法?每年交流了多少人?交流去的教师什么级别?上多少课?你倒是给点数据啊。
你说资源共享,怎么个共享法?你倒是说啊。不然,大家会认为不过就是弱校尖子生“共享”到集团名校高中。
虽然广报求学的报道也没有太多切切实实的数据——我知道其实也不能有,毕竟都不能说成绩……但好歹是聚焦到了一个非名校集团,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告诉大家,挺好的。
虽然没有数据,但三中和三中实验就在我工作室附近,加上我这几年做中考升学板块对学校、学生的了解,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教育部门这些年做的事情,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对公办弱校的提升,效果是显著的。现在越秀区那些传统弱校重点班,成绩已经实现飞跃,普通班只有三、五个人考上高中的情况已经减少。
这背后无疑是政策导向令家长在小升初时更愿意选择就近公办升学的结果。
这情况不止越秀区,像一个公众号今天分享了一个广州市第十八中学的学生,以752分考上二中的故事,也是如此。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有星火燎原之势,越来越不再是个例,越来越具备可参考性——相对应地,你们津津乐道的竞赛保送牛娃,其实大多不具备可参考性。
如果自家不是天赋型选手,自家也不是财大气粗型家庭,区内普校的提升,那就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