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也懂得了你。”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赵伟说,“撕伞”这个玩梗里的“撕”倒是可以加个引号,“它是一把保护伞,也是我们上学时耍的花招和小聪明,靠这些来遮挡自我,想走捷径,但是却被老师无情地‘拆穿’了。”
小时候由于年龄小,和老师存在代沟,“可能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严格。”在社会上独自经历一些“磨难”后,回望过去,就会理解其中的缘由,“面对当年的老师,当年的自己,我们有了不同的评价和答案。”
00后的学生变成老师,再站到讲台上,以“大人”的模样面对下一代的学生,“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过来人,可以轻易看穿孩子们的那点儿小心思,他们只会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学生。”赵伟告诉记者,与其说是“整顿课堂”,他更愿意把这个当作是“教育者责任的传递。”
当然,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可能对同一事情的感受、看法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是人总是要成长,要长大。积攒了足够多的社会经验,我们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老师的想法和行为。”
“出于关心的严厉,不是不讲情面,而是一种爱护。”赵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