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双减”:“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12月4日-5日,“中国教育大变革”——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围绕“双减”政策如何落实,“双减”下的教师减负,“双减”下的家庭教育等诸多话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探讨。在专家学者们看来,“双减”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而教师“减负”的重点在于要减掉非教学任务,让教师拥有更多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与之同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专家呼吁要让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回到家庭教育当中去。

“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论坛中,“双减”如何为学生“减负”、教育要培养什么的人等是专家学者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项贤明谈道,在下大决心努力推进“双减”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应当牢记教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要深刻认识并始终牢记:“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否则,“减负”改革就有可能南辕北辙。

他认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必需时刻牢记一条基本原则: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而是要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活泼一点,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简单地缩短学习时间、减少学习难度、降低评价标准等,虽然也能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这样的“减负”绝非这场改革的本意,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从人才培养角度指出,宣传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这对社会价值观是一种误导。

升学主义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工厂招不到人的原因。杨东平认为,升学主义否定了人的多样性,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浪费,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重新回归到人,回归到树人、育人。国家所提倡的回归初心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他还强调,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和终身幸福服务。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双减”下,学业压力仍然是教师的最大负担“双减”政策之下,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课后服务工作中,教师的压力问题也受到业内专家学者关注。

论坛中,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分享了其近日通过网络完成的一份关于《“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变化的问卷调查报告》。李镇西介绍,该调查收到有效样本6653份,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调查显示,学业压力仍然是教师的最大负担。关于教师负担的来源,从专业类方面来看,教师面临的学生成绩(升学率、平均分、优秀率等)考评、班级管理考评、作业批改和教案检查、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考核分别占比为81.21%、62.81%、65.83%以及46.72%。

此外,从时间方面来看,教师们的负担主要来源于节假日上班、开会或其它组织活动,和非正常教学时间内的早晚自习。教师的非教育性社会事务与政府部门检查占比90.37%,明显高于家校沟通占比47.71%。李镇西认为,只有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孩子。只有减轻已有的不合理负担,才能够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减负”他提出三条建议:减掉非教学任务,让教师拥有更多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各级各类评估、检查、验收、表格、App;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由社会资源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让儿童参与家庭生活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双减”改革倒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发生三个方面变化:学校超长的学习时间,这个所谓提高升学率的路径要被斩断;题海战术行不通了;大量学科补习的时间和空间被规范。这意味着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做出调整。

谈到家庭教育,张志勇说,过去的家庭教育完全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物,家庭教育就是刷题和补习。家庭教育没有它的独立性,已经丧失了它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张志勇看来,儿童参与家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回归家庭本位,必须让儿童参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实践。他指出,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潜移默化中,通过生活教育唤醒孩子成长意识,并给孩子相继的引导,而不是刻意的说教教育。家长要建设有爱、有道德、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美好和谐家庭。

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热爱学习阅读、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不应居高临下地管控孩子,而是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和孩子相处。“在今天,人类教育面临着两个重大挑战,一个是儿童的知识学习、学科学习、为了考试科目的学习过多;另一个是儿童的生活学习、实践学习贫乏,这对儿童的智慧发展会有重大影响。”张志勇呼吁要让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回到家庭教育当中去;要在生活当中让孩子建构起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