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KPI化”,多少家长从“素鸡界”跨进“鸡娃界”(2)

其实,除了《小舍得》,同是“小”字头的《小别离》《小欢喜》及反映高考生活的《少年派》等电视剧,在播出时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因为家长的痛点反映的就是教育的痛点。

这些年,基础教育出现了一种“KPI化”的趋势。KPI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指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化、能考核。

这些年,在就业、竞争等压力作用下,整个社会的压力在增加。而这种压力被校外培训机构巧妙地利用了,再叠加上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于是,家长的焦虑成了这些商业化运作的校外培训机构完成自身KPI的卖点。正如剧中一位培训机构营销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培训机构靠什么活着?”

家长成了营销的对象,孩子成了产品,教学过程成了简单粗暴的灌输+刷题,一切都为了迅速拿到高分。教育完全“KPI化”了:孩子的好坏用分数来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优劣用升学率来衡量……

而这些好分数的取得就是要靠没完没了的作业、越来越少的休息和玩耍的时间,甚至牺牲孩子的睡眠获得的。

笔者接触过很多中小学生,他们戏称自己为“干作业人”“淹没在作业中的孤儿”。

被异化的教育最终伤害的是孩子。剧中,颜子悠和夏欢欢在家长的逼迫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

太残酷了!不过,展示残酷绝不应该是目的,而是要引导全社会思考如何让发生在剧中的悲剧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最近,教育部接连出台了“睡眠令”“作业减负令”等多份文件,力图实现中小学生课内课外学业负担的“双减”,教育部的文件规定,小学生就寝一般不晚于21点20分、初中生不晚于22点、高中生不晚于23点。同时规定,学校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另外,如果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