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百年学府与七家科技小院

一所百年学府与七家科技小院

图为彭泽虾蟹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在小龙虾育苗中心进行现场勘查、水质检测阮记明摄

2020年10月下旬,正值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大庆前夕,一条从北京传来的消息在该校刷屏。在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举办的“2020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评比中,江西井冈蜜柚科技小院与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双双跻身其中,为这所百年学府的庆典,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依托学校不断累积的科技创新平台、专业人才等资源,围绕江西现代农业产业重大需求,在全省布局和建设了上高水稻科技小院、井冈蜜柚科技小院、修水宁红茶科技小院等7个科技小院,迈上了精准科技服务的升级之路。

对接产业需求,小院里带出大产业

在彭泽县的万亩稻虾基地,稻边水塘里的地笼饲养着满是活蹦乱跳的鲜虾活蟹。彭泽虾蟹科技小院以彭泽县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全力引领当地虾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我们的技术不是针对虾蟹养殖一个环节,而是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彭泽虾蟹科技小院负责人阮记明常驻小院,了解养殖户在虾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长期跟踪服务。该小院以服务小龙虾产业集群为重点,将发酵麸皮和土壤改良技术、稻秆发酵虾苗过冬培育技术、富硒技术、虾蟹甲壳提取技术等融入全产业链集群。

贫困养殖户姚友义惊喜地发现,小院科研人员研究的发酵麸皮投喂及土壤改良等技术,成为养殖户的增产秘诀。“使用新技术后,虾体更大了、密度更高了、患病更少了,水质也更好了。”从今年4月份开始,姚友义采用新技术,短短66天时间内,小龙虾亩产超过210斤,总产超过4400斤。

小院先后与当地15名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入驻师生们坚持“四问、四带”即问生产、问脱贫、问需求、问困难;带技术、带人才、带项目、带费用。在太泊湖金湖村、马当船形村等地,小院先后建立了10余处核心养殖户、样板示范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就连以前无人问津的虾蟹壳也能变废为宝。“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和壳聚糖技术,可广泛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农业、化妆品等领域,大大提升经济价值。”阮记明说。

该小院还积极在彭泽县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在小院技术指导下,可亩产有机稻600斤,小龙虾300斤,亩均收益6000元,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前彭泽县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虾蟹产出地,至2020年底,该县小龙虾养殖将达到16万亩以上,年产值逾8亿元。

产学研零距离,把论文写在赣鄱大地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打破以往校企校地合作形式,师生们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们同吃同住,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知识,在使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辅相成的同时,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有了更多可能。

科技小院创设独立办公场所、师生长期驻守的模式,随时随地助力农业生产。上高水稻科技小院师生深入上高县、进贤县、丰城市、崇仁县等地精准指导水稻种植,开展优质稻“两优一增”壮秆保优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等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培训农户和农技人员250余人。

广昌白莲科技小院师生先后赴广昌、石城和吉安等地开展技术指导讲座,培训人员200余人,进行田间指导4场,分离白莲病菌12株,切实解决莲农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问题。

安远蜜蜂科技小院师生深入安远县全域18个乡镇、石城县部分乡镇开展养蜂饲养调研及技术帮扶服务,推广“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在近300群蜜蜂中得到应用。

赣州食用菌科技小院师生先后赴赣州章贡区、宁都、抚州乐安及吉安等地指导生产,仅在章贡区举办的2次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训当地菇农200余人次。

一年来,7个科技小院共入驻学生35人,撰写日志634篇,累计入驻天数1060天,解决产业中技术问题37个,开展入户调查85次,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近4000余人,撰写调研报告21篇,发表学术论文5篇。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真切体会到了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进而激发出青年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创新创造的渴求、对奉献社会的担当,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水稻科技小院的负责人曾勇军深有体会地说。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