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最大的乌龙,就是贵州16名学生报错志愿,目标是厦门大学,结果被录取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一步之错,谬之千里,目前这16名学生选择集体复读。
高考志愿怎么会报错呢?是不是太不用心了?
贵州这16名学生都是高分生,所以瞄准了985高校的厦门大学,本来高考前夕,学校让学生订购“招生专业目录”,考生看招生目录填报志愿。
一本招生目录比2块砖头摞起来都厚,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广告。一本要几十元,很多考生认为可以几个人共用一本,还可以去网上查询,就不愿意花这个钱买专业目录。
这16个学生就是这样,只相信网络,不去看本本,他们登录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发现贵州省的志愿系统里压根没区分“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于是就按照往常的习惯,通过“地理位置”筛选学校:比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威海”分类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秦皇岛”分类里,可厦门大学的海外分校既没单独分类,也没标注“马来西亚”,他以为是主校区,就填了上去。
比如考生陈某,他说购买志愿目录是自愿的,很多同学嫌贵都没有买,何况有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网站,上面啥都有,所以我也没有买招生目录。
陈某高考分数不低,物理类630分,排序位次为2354名。他就想报厦门大学。
陈某说,厦门大学是其填报的第17志愿,专业编号为528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在填报系统中,专业详情板块的办学地点一栏中并未标注为马来西亚分校。
填报完志愿后,7月22日陈某收到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发送的通知短信,称其“您已投档厦门大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到这个时候,也没有说投档的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院,如果这个时候陈某知道错了,或许可以申请退档,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