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相比本专科招生量的增长,近些年来研究生的增幅是远远大于本专科的。如果对比1998年的“大扩招”——本专科招生增长了10倍,研究生的增长则超过17倍,而且大多数都是名校培养的。而最近3年因为突发的疫情与美国的围堵,经济进一步下滑,需求也进一步萎缩。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继续增长,包括研究生增长,一边是需求下降,大量“体面”的岗位被迅速填满,一些人发现,读完3年研究生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甚至还不如当年本科毕业同学的就业情况好,于是,这种示范效应被快速放大。
2023年,媒体已经不再炒作研究生送外卖,而是研究生应聘街道垃圾管理员,哈工大研究生应聘山东大学宿舍管理员,上交大博士生应聘复旦附中卫生管理员。虽然都是极端的个案,但是示范效应是明显的,让大家对研究生标签价值期望下降。
2023年北京的大学毕业生中,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媒体直接发问:然后呢?
大家意识到,辛辛苦苦读完研究生也未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不如当初本科毕业就工作,于是开始觉醒,计算性价比的问题,即成本问题,尤其是机会成本,于是放弃了。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大家不再盲从,是好事情。
2、在性价比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专硕增加,学硕减少的问题。
2020年研究生工作会后明确,未来硕士主要增加的是专硕,即培养应用人才为主,而学术研究重点都逐渐向博士迁移。近年著名大学也纷纷放弃一些学科学硕的招生,直接“直博”。对于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为主的专硕,学费也较高,多数没有国家的补贴。同时,根据培养要求,学制也纷纷延长至3年,各种因素下来,专硕的经济成本的确在提高,这种显性的成本更容易提醒我们“算账”,于是大家开始计算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