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一流的数学家(3)

所以丘成桐认为,好问题短期内可能会没有很大影响力,但未来或许可以改变整个数学的方向。好的问题,一般是很简洁、很漂亮的问题,但你为了思考它,会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发表一系列的文章来推敲。好的问题,就好像长江里面的大石头,你把它移开之后,水会流的更流畅。

好问题是怎么来的?丘成桐认为需要多元观点、多种工具、新工具和比较学问这四个要素。

其中他强调工具的发展对数学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望远镜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视野从地球、太阳系、银行系、星云,数学工具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同的大数学家引入更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工具越多,就能产生更多深刻、有效的方法。

培养出一流的学者,必须要“视野”+“工具”同时结合。视野指的是古代大数学家的视野与当今世界一流数学家的视野,工具指的是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古代工具、今天的最新工具(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与跨学科融合。

中国基础科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数学家和科学家没有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个人也会有至高的成就感。

数学与文学是共通的

当初丘成桐之所以能够提出极小曲面猜想,在于他从几何观念(古典力学)以及谱函数观念(量子力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他在数学思维方法中,也采用了诗经中“赋、比、兴”中“比”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数学与文学是共通的。

曾经有媒体问:“您当年解决卡拉比猜想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丘成桐的回答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句诗表达出了他做学问时的状态:刚开始没有人理解,独自一人坚持,后来取得成功后,自己在微雨之中欣赏研究成果,感受到自己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