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路子比较野一点,可以保留你的所有录取offer,邮件,押金记录,住宿预订,机票等等信息,为自己申诉维权做准备。但大多国内学生做不到这个,你来英国这边起诉估计花费又不止这个,大部分学生只能息事宁人了。只有极个别学生会和学校继续斗争下去,但个别学生,ucl又会重新给你捞进去。还得会闹啊。
还有些学生天然惧怕学校的,毕竟有些学生想的是有书读就行。ucl对他们来说,能申到就是终极学校,延期一年也就捏鼻子认了。所以,对大多学生来说,无法破局,只能延期一年入读,或者硬气点,老子不去了,换个学校。

No.3UCL这种招生失误会不会引发信任危机?我们可以规避什么?
说实话,英国这种骚操作不是第一年发生了,也不会是最后一年发生。
因为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不是说学校故意不让你入读,学校其实巴不得你入读,但学校招生也会被管制,扩招比例不能超过上限。学校同时被ukvi,ofs给监管的。如果学校做的过分了,罚款还是轻的,暂停注册资格都是有的。之前有些特靠后的学校帮学生洗学历的时候,就被折磨罚过,那的确扩招的太过分了,主打一个创收。
像ucl这种学校,他们之所以超额发录取,是因为他们往往会基于去年的一个accept率去综合发放录取。但每年接受率波动极大,每年的留学生兴致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拿到offer就来,有的时候就放ucl鸽子了。尤其是ucl,在G5里面本身就比较备胎,常常是被鸽子的那一个。学校会为了提升自己的最终入读数据超发conditionoffer,这也导致超额录取。

但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学校会控制的比较少,不会经常玩脱。像今年这种比较多的学生换不到cas属于比较少的情况。
所以,真的不是学校要搞你,而是轮到你了而已。这可能就是你的劫吧。不是我要给学校去洗白什么,我只是给你讲明白里面的逻辑。我们当然是痛斥学校这种没屁眼行为的,的确是过份。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后换ucnon这种还是早点换。很多拿不到cas的,大多都是语言问题,语言前期死活过不了,掐着极限时间补交给学校的不少今年cas就被卡了。你对自己语言没绝对信心的,提前该读语言班读语言班。或者提前把语言要求给argue掉。早点换,不要拖到8月底以后。包出问题的。

总了个结:对于UCL这种级别的学校来说,不会有什么信任危机问题,来年该怎么申还是怎么申。学校吸引力和价值在这,甚至少部分学生拿不到cas入读不了都掀不起太多浪花。这也是我们国内学生宠的,毕竟喜欢刷名校的太多。导致ucl或曼大或kcl这种热度过于高了,才会这样。
而且,还会带来连锁效用,就对下一届学生来说,很难受,你看,ucl都没开放申请,但已经对上一届的学生又发出新的uncon offer了,对26fall即将要申请的学生来说,我还没申了,部分专业的offer就少了10%。录取难度瞬间暴涨啊,想哭有木有啊?
所以,对于这种热门学校来说,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你还得热恋贴上去,追着去申。害怕自己递交完了没戏了。这年头,留学不难,但你要刷个好学校,读个书的确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