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人家这套东西就弄得很好。老师真的会鼓励你,鼓励你找到自己的兴趣,夸你。就连路人都很喜欢给你比大拇指。不会否定你,就是支持你。这种被莫名其妙地鼓励的感觉是真的好。尤其是国内的学生,压制久了,就容易重新把自信找回来了。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不一样了。
No.3让孩子看到更好的圈子!
你水平怎么样,过的好不好,其实取决于你身边五个好友的平均质量是什么。这句话的确是对的,圈子的力量的确很重要。
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个道理,就你见到过好的圈子,有学识的,智商比较高的,家境比较好的,有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的,懂尊重人的,会价值互换的。这种人你接触多了,你很难回到低纬的圈子去。你会觉得不适,这种无形的环境影响也是你父母想为你刻意营造的。就哪怕再差,也不会让你向下兼容去。
你社交过更好的人,见证过更好的生活,体验过更严谨的治学态度,你就很难跑偏,被低能量的圈子去妥协。特别是有些被家里保护的很好的孩子,他们的善良,真诚只适合在更高维的圈子里面,他们的善良才有价值。在更的圈子,被欺负被骗的渣都不剩。
正好,英国签证中心和中留服帮你把这个圈子很好地筛选出来了。当然,圈子之上还有圈子罢了。
总了个结:对于你的我的他的留学生们来说,无论是本科出去还是硕士出去,留学都是家里给你成年后最大的礼物,也是最大的兜底和善意。
当然,有的家庭也会偶尔去算下性价比,但算归算,最终的方向是不变形的。大多家庭其实这种性价比都不去算,就是觉得,留学这个事,对孩子,对整个家庭来说,就是一件好事。大方向好的,认准了就去干了。而且是整个家庭为单位的为这个方向默契的各自出力去。于是就互相成就了。孩子被托举了,家长也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家庭精气神就向上走了。
越是整个就业行情往下走的时候,越能整个家庭拧成一股绳的往前走,最终往往都能甩开其他同龄家庭。无论是在就业,婚姻等方面,走得更稳,找到归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