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两个孩子去英国boarding,学费猛涨15%,我后悔了吗?(3)

不过有些特别好的学校从来不跟中介合作,因为他们永远不缺生源。

对于目前也在看英国私校的家庭,再来分享几点我的观察和感受。

01

申请难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朗普再次当选,导致美国留学不确定性增加,感觉最近英国方向有井喷的架势,而且越来越低龄。我们家弟弟三年级,已经算是小的了,但是我发现现在一二年级就送过去的也不少。

因为申请人数变多,考试难度也在增大。不过英国私校不是只看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全方位综合考察,像UKiset、CAT4这样的考试,会看趋势,比如从Year 6到Year 7成绩有没有提升,再来决定是不是邀请你参加Year 8的考试。这种持续性的观察比较公平和准确。申请时学校比较看重前一所学校老师的评价和校长的推荐信。

面试会持续一整天,形式上单人、双人、群面都有,会看你在团队中是领导者还是跟从者。

02

加税后的变化

英国政府计划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私校加收20%的VAT,涵盖从幼儿园到Year 6的全部费用,包括寄宿费。 学校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一部分到学生身上,已经有好几所学校宣布上涨11~17%的学费。

这件事会加速分流,一些家庭会选择转到公立学校,头部学校有空位出来,原本在腰部学校的学生就会流向头部。这时候就要看,那些不是第一梯队的学校,会不会因此降低录取标准。

03

社区居委会传统私校也在变革

英国私校整体比较稳健,不过也有一些变化,虽然过程比较缓慢。

以混校和单一性别学校这方面为例,如果同一个镇上既有男校也有女校,那可能这两个学校有80%的课程是各上各的,但是像Drama这种男女生一起效果更好的课,就会一起上。

男女生在心智成熟上的节奏还是很不一样的,有些男校GCSE的成绩一般,到A Level就还可以;女校的话就是从GCSE到A Level都很好。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两所其他方面差不多的学校,作为男生的家长,我心理上的天平就会往男校倾斜一点。

不光是私校,大学阶段也有些变化。英国的大学总体来说还是主要看成绩,不像美国的大学,会看课外活动、兴趣特长等。不过也有一些英国大学这几年也有些调整,比如本来要求A Level三门学科都是A*的,现在会稍微灵活一点,三门都A,如果有体育特长,也会被录取。

送两个孩子去英国boarding,学费猛涨15%,我后悔了吗?

04

要特别留意孩子的情绪状态

有个经验教训,哥哥出去后的第一个假期,我没有飞过去,他就在寄宿家庭住了三个礼拜。回到学校后状态就不太好,老师马上邮件了我。再之后的一个短假,我就过去了,上午还是做功课,下午就带他到处逛,假期结束他也就满血复活了。所以我现在觉得,一开始去的时候一定要多陪伴,接受自己事业上暂时的slowdown,因为孩子是自己的,父母的角色是其他人(哪怕是专业的监护人)都难以替代的

总的来说,孩子变得自立多了,哥哥现在来回都自己飞。饮食上不习惯,比如早中晚顿顿有土豆,他就会自己想办法,带上老干妈拌着吃。

弟弟第一次去监护人家庭时,衣服也不带一件就去了。学校里有暖气,温度很舒适,他们平时就穿短裤,所以完全没意识到出门要打包行李,结果冻感冒流鼻涕。

送两个孩子去英国boarding,学费猛涨15%,我后悔了吗?

大冬天零度的时候,弟弟就穿成这样出门了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第二次他就知道要带衣服了。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生活经验。

除了生活上开始学着照顾自己,他们现在也真真切切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 同学来自不同国家,有意大利的、西班牙的,也有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虽然两个国家打得不可开交,但不妨碍孩子们交朋友。学校里也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孩子们参与得多了,潜移默化,看世界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因为弟弟在学校融入得比较好,而哥哥经过了2年美食荒漠的毒打之后,非常希望能够多多回家改善伙食,于是我决定搬到哥哥学校附近。这样我每周末都可以把他接出来,慰藉一下他的中国胃。

海外的妈妈们非常团结,其实我找房子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小插曲,多亏已经到了那儿的妈妈们帮忙,比较快速地解决了问题。刚出去的时候,生活上多有不便,又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当时还要兼顾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因此非常焦虑。好在有local妈妈们帮忙,很快就解决了问题,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