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说可怜人必有可恨的地方,这句话底层逻辑同样适用于留学生在选校的这个错误逻辑上。你可能从根源上就错了,你并不懂教育,你并不懂留学的本质。你不知道留学到底可以给你哪些东西赋能,你单纯的把强化属性都叠加在最直观的学历上。因为你眼窝子浅。
No.2只看QS排名,导致QS统治你的其他想法!
世界大学排行榜这么多,很多学生盯着QS在看。本身看qs其实没毛病,因为很多主申英港澳新的学生都喜欢这个榜单,毕竟这个榜单对待这几类申请者优势最大,基本打压美国学校,拉上英港澳新等学校的排名,属于多项奔赴。
但你错就错在把榜单看的太重,当你越重视的时候,你拥有他的时候还好,但你丧失他的时候,你感觉万劫不复。
榜单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个参考指标,一个参数。qs本身是雇主用来参考海外留学生具体在大概什么档位的。然后好划分出不同的区间。现在很多留学生的错误认知是,如果不进某个区间,自己就业一定就没着落。甚至他们都没去真实评估过不同企业现在都处于一个怎样的招收学生的范围。比如四大的,字节这种大厂的,你们有在选学校之前具体去试过投下简历去问问行情信息吗?
其实都没有,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具体职业规划的。很多学生留学其实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只是为了强化自己学历,堆高自己学历后,觉得这样找工作会更有优势。这种不断通过麻木学习来延缓就业的问题就是有问题的。
或者说是市场行情引导的。毕竟大环境这么多应届毕业生,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被安排好。毕竟现在经济也在下行,那怎么搞?不可能让你出乱子吧,大学生属于相对聪明的群体,为了防止他们的动乱,那只能让他们继续读下去,拔高入职的筛选门槛。原本22岁就可以就业,弄到25岁再让他们就业。延缓后,一些市场位置和机会就释放出来了。你细想下这里面的事。
当你想明白后,你会发现,硕士是必要的吗?读的越多越好就业吗?其实不是的。就业本科其实就够了,只是环境需要你延缓就业,拔高了筛选门槛,所以你需要多做准备工作而已。而这些准备工作,本身很多是没用的,是让你迷茫的。你更需要警醒,然后跳出这个坑,少把目光放学校和专业上。多放点在务实的相关经历和相关工作能力上。
总了个结:现在很多单位筛选人,真的是只看学历吗?那是萌新。有能力的照样能上。很多学生都喜欢干一锤子买卖,就希望一步到位,但人生哪有那么多顺遂的事情。都需要曲线救国,走过弯路然后纠正回来,回来的那时候,认知到位了,很多事业,家庭,也都起步了。
就别害怕出错了,也不要担心去小点公司埋没自己了。就我自己也求职过,也创业过,也带团队。中小公司的好处是啥都会让你来一遍,人少,但事多,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然后快速出师,自己就可以拉一个草台班子上了。大点企业,看上去风光,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机会被摁死了,你在一个岗位上消磨时光,你很容易被锁住的。所以去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完全在于你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你是希望搞钱,那么中小公司属于前期搞钱慢,甚至少,但后期你技能都学会了,自己做的时候,你可能几年就干人家一辈子。那种大公司,你前期可能薪资,福利加起来都不错,但你很多时候可能就困在这个区间了。除非你跳槽出去,否则晋升通道,派系等等问题,都够你喝一壶的。
不要沦为排名的奴隶,你要多去思考一些务实的东西。无论就业,学历,婚姻,其实都是这个逻辑。就很多学生看上去说自己功利,功利个锤子,你都没功利到点子上。一个个都是学生思维,你出学校后,要快速洗掉你的学生思维,才会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