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后,这几年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是如何学习、生活的?

纪录片《一次远行》导演组通过网络向全球的中国留学生征集故事,历时16个月,跨越4个国家拍摄,近2年制作,最终为观众呈现了5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生存实录。

中国留学生们在困局中,如何寻找光亮?这些故事关于勇气、失败、重启、战火、故乡、理想……

1感染新冠的女孩因为热爱,造梦一场

中国山东姑娘邢淅璇2020年从美国布林莫尔学院毕业,主修比较文学、法语、戏剧,本科拿到了三个学位。在申请到加州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研究生后,要等到次年才能入学。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间隔阶段,2021年4月,邢淅璇感染了新冠肺炎,被困纽约无法回国,原本暑期实习计划也告吹。

“我希望自己不要得新冠肺炎,但还是得了。我希望毕业能回国见爸妈,但自己却再也看不到爸爸(在她大一时爸爸猝死),只能见到妈妈。我希望酒吧开门后,继续说脱口秀,但这好像是天方夜谭。”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确诊后,邢淅璇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疯狂喝牛奶补充蛋白质,结果发现自己对牛奶过敏,加上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这段经历让她感到孤独又无措。

但也带来了新的灵感——她计划在公寓的天台筹备一出实验戏剧,取名——《天台梦游》。讲述那些关于失望与希望的故事,希望通过戏剧中的情绪,让大家共情,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变得更勇敢和更团结。

这绝对是个冒险的决定,但热爱戏剧表演的邢淅璇说干就干。

没有申请到官方资金补助,缺少资金支持,约好的音效设计师也因为薪酬过少而爽约,拍摄设备、场景布置等等都需要钱……邢淅璇靠线上跨时差教小留学生英语赚钱,又做好几份兼职,和朋友通过卖明信片筹资,为省钱买1美元一包的剩余蔬菜,压榨出自己一切时间和金钱来完成这场戏。

好不容易筹备好了一切,演出当天下起了大雨,演出被迫终止,观众在大雨滂沱下离开。花高价买的投影仪、幕布等设备损坏严重。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她在最艰难的时刻,没有放弃戏剧,也没有放弃继续创作和演出。她在天台排练实验戏剧的时候,连百老汇还没有开门。之后,她的演出顺利进行了一场又一场……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立了“好棒俱乐部”。

“如果百老汇开门,我希望自己能去看一场真正的戏剧,我希望自己能继续读书,去加州、洛杉矶,逐梦好莱坞,更希望自己的戏剧作品海报能贴满大街小巷。”

视频的最后,学校给邢淅璇这届补办了一场毕业典礼,当校长宣读着邢淅璇3个专业时,她脸上的笑容无比骄傲。只要艺术还在治愈我们,连接着我们,就没有理由停下脚步。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27万人的小镇上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来自浙江的男孩楼佳凯就读于美国蒙大拿大学新闻学院,在读期间,他是全校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楼佳凯读高中时,他就计划去美国念大学,不是名校,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曾因为一部电影——《大河之恋》,认识了一个地方叫米苏拉,迷上了电影里的西部生活。他在询问留学中介时,中介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更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大学。

“当时准备出国留学时,中介告诉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要来这种地方留学。”

就这样,楼佳凯成为了一个“先驱”,这个只有7万人的小镇上,中国人少到楼佳凯除了自己没见过任何中国人。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他同当地的牧场主打成一片,拍摄了一个农场家庭在寒冬给1000多头牛接生的故事。这场拍摄从1月底持续到了4月底,是蒙大拿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32℃。

由于室外气温极低,不少小牛会在出生时就被冻死,为了救更多的小牛,当地的牧场通常会全家上阵接生,这一次拍摄中,楼佳凯也学会了给牛接生。

楼佳凯的这部片子获得了2019年美国大学生纪录片节第一名的奖项,也成了这所排名在全美100名开外的学校的大荣誉,整个米苏拉小镇都很高兴,学校和小镇上的居民在当地最大的剧院观看了这部只有13分钟的纪录片。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他还拍摄过当地印第安人部落里的故事,拍摄过北美野牛从黄石公园回归蒙大拿保留地的故事……

毕业那年,2020年5月,恰逢疫情机票价格飞涨,楼佳凯拿到13000美元奖学金,在疫情期间买高价机票回家还是留在这里工作的选择中,他选择了暂时留在米苏拉。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他用奖学金购置了一台新的摄像设备,并正式受聘为蒙大拿大学的官方摄影师。承担学校官方活动的拍摄任务,比如在雪地里为学校橄榄球队运动员们拍照,为学校宣传片和采访做拍摄工作,还担任了蒙大拿大学牛仔竞技大赛的摄影师……

半年后,随着航班逐渐恢复,回国机票逐渐回落,签证到期,楼佳凯决定回到家乡去:

“收到了爸爸发来的消息,‘奶奶想见见你’。”“在美国的五年时间,错过了太多家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外太公太婆去世了,没能见最后一面。这是我很大的遗憾。”

乡愁依旧是无法排遣的,不过有机会楼佳凯还是希望能把西部的故事一直拍下去,现在需要暂时告一段落。

3路走不通的时候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就读的男孩朱效民,他的专业和当今世界局势息息相关——冲突解决与调解专业。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朱效民大学生活几乎被疫情困住,在毕业前,他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远行,从特拉维夫出发,途经戈兰高地、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一直到耶路撒冷,看看真实的以色列是什么样的。

跟随拍摄他的摄影师是一名以色列老兵阿龙,曾经在以色列国防军伞兵部队服役,90年代初退伍后,他放下了步枪、拿起摄像机成了一名摄影记者。2021年的9月份朱效民和阿龙完成了穿越遗迹、山谷、到圣殿山的行程。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戈兰高地目前驻扎着坦克基地,废墟上布满了战争时留下的弹孔;在谢赫贾拉,种族之间的争斗每日都在上演,朱效民亲眼目睹了一次当地警察和居民间的冲突;在巴勒斯坦管控区,朱效民进入了当地的难民营,人们友善地跟朱效民打招呼,墙上的涂鸦写着:和平始于相互微笑……

在旅行日记中,他写下一段话:

“我知道,这不过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旅程,复杂的边境,失控的街头,不同的选择,真实世界才展开一角,答案还在风中……”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留法男孩董永晟在本科毕业后,来到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修旅游管理专业。2016年他和朋友在巴黎创办了旅行社。

董永晟向镜头讲述了初到法国时的挣钱经历,在餐厅洗盘子,一晚上要洗2000个,为了完成工作量,只能不戴手套,他的手上伤痕累累,积攒了40多处划痕;

一次在雨中倒垃圾,他浑身湿透,拖着两个大垃圾桶往斜坡上走,收到妈妈发来的短信:“儿子,累了就回家吧。”这时他抬头望天,雨停了,现出一道彩虹,他的眼泪刷地掉下来:“不行,我说我还不能(回去),因为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我还没做到。”

报喜不报忧,是董永晟和相距九千多公里的父母的沟通方式。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2019年,董永晟的旅行社业务达到了最高峰。他的服务对象和高访团有前任外交部部长、一年两次时装周、一年一度戛纳电影节、华为网易的团建……

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旅游业进入寒冬,董永晟的旅行社倒闭了。董永晟一度陷入抑郁,身体暴瘦。

董永晟开启了自救模式,寻找了很多转行机会,最后做起了摄影,凭借着良好的口碑,生意越来越好,之后开了一家儿童摄影工作室。

董永晟说:“路走不通的时候,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总好过你停在那儿。停在那里的话,就永远到不了。”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写在最后:

过去人们总对留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或刻板印象,总和“有钱人“混文凭,镀金”“经常开party”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2021中国留学生白皮书》报告显示,连续七年调研数据,意向留学家庭父母的职务由过去的以“中层领导”发展至以“一般员工”为主(占比42%),计划留学的家庭年收入不超过30万的占比高达46.7%。

普通工薪家庭逐渐成为留学的主体,在《一次远行》镜头记录下的中国留学生们,也大都来自普通家庭,他们在异国需要钱只能自己赚,出了事也得自己扛。

有网友看过后这样评价:

主角人物的生活轨迹人生经历和每个人面对世界的态度都丰富了我对“留学生”这个群体更全面真实客观的认知,打破了曾经脑袋里先入为主的主观狭隘的对这个群体的想象。

疫情3年,那些没有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他们内心充满了火焰与热情,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这群年轻人的共同点,疫情不会给生活按下暂停键,他们追梦的脚步从未停下。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