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刷题无效?那是孩子在“瞎忙”

数学这门学科,最擅长劝退人。

表面上看是数字的事,实际上是心态的事。很多家长不信邪,坚信“量变能引起质变”,于是孩子就被塞进了题海。

卷子像雪一样落下,一摞摞堆在书桌上,厚得足以砸出物理实验。结果分数依旧,家长焦虑,孩子心累,连橡皮都磨平了。

他们都忘了一个真相:

不会思考的人,刷题只是体力劳动。

一、重做旧题:慢一点,反而跑得更快

每个孩子都喜欢“做新题”。

新鲜,刺激,看起来像进步。但真正的提分,不是靠“多”,而是靠“熟”。

旧题的价值,就像感情里那个“总能看出你小情绪”的人——被你忽略,却最懂你。那些错题、蒙对题、靠运气混过去的题,其实才是真正的漏洞。

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己是怎么“侥幸考对”的都不清楚,那他就永远在考场上听天由命。

重做旧题这件事,看起来笨,可笨办法才有效。

第二次做题,不急着写,而是先过一遍脑内流程:为什么从这里下手?为什么辅助线这么画?为什么上次会卡壳?等这些问题都想清楚,再动笔。

那一刻,他在学的不是数学,而是思考的逻辑。

说白了,孩子的成绩卡住,不是脑子笨,而是心太急。大家都在“求新求快”,很少有人愿意“慢下来捡智慧”。而那些真正厉害的学生,往往是“第二遍做题”的高手。

他们用复盘积累熟练度,用熟练度赢得速度,用速度赢得自信。

真正的高手,不怕题难,就怕自己看过的题不懂为什么对。

二、攻克难题:啃骨头,别舔糖纸

很多孩子看到压轴题,表情像见到生化武器。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