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真是一种奇怪的存在。
看似是语文的一部分,实际上却是很多学生成绩的“地震带”。一场月考下来,数学物理还能稳在平均线附近,语文却常常一脚踩空,尤其是文言文,翻译错、断句乱、赏析全靠猜。
有人调侃:“文言文是语文里唯一需要考古才能读懂的东西。”
这话一点不夸张。
说实话,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我也能理解。
你想想,一堆看不懂的字、拗口的句式、莫名其妙的语气助词,读着就像在和几百年前的灵魂尬聊。可偏偏它又占分。你不学,它在;你想逃,它追。
像那种对你不感兴趣却天天打卡问候的前任,甩都甩不掉。
很多家长来问我:“孩子语文成绩还行,就是文言文一塌糊涂,有没有什么快速提高的方法?”
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得深吸一口气。
要是有快速提高的方法,我怕早就先发财了。
一、“不动手”的学生,最会“动嘴”
文言文的学习,本质上就是积累活儿。
别想着什么“秒杀技巧”,那玩意儿顶多能让你在短视频上收获几个赞,考场上一道题都救不了。
积累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每天十个实词、一篇短文、一点语感训练,坚持下去谁都能成高手。但问题是——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动手。老师讲“要积累”,他们点头如捣蒜;家长劝“要多背”,他们嘴上答应“好”;真到做题的时候,一翻课本:
啥都没记,啥都忘。
有的孩子特别有创意,能把“不做题”包装出千种理由,“没时间”、“太枯燥”、“记了也忘”、“反正我以后学理科”。听得我都想颁奖。
但现实是,所有“学霸”都遵守一个朴素的真理:听话照做。
老师让你积累、练翻译,他们不多想,直接干;遇到不懂的,不百度,不敷衍,直接问。他们没什么天赋异禀,只是比别人多点“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