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怎样的性格?”
一位妈妈突然问,语气听起来有些沉重。
细问才知道,她老公脾气火爆。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作业写得慢了些,甚至只是动作稍显笨拙......都会引来他刺耳的吼骂。
她劝过,吵过,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用。
丈夫并非不爱她、不爱孩子,冷静后,也有过懊悔,承诺要改。但情绪一上头,又打回原形。
我也不能因为这个跟他离婚吧?
妈妈语气中充满了哀愁和无力感。
她说,她自己就是被大人骂着、吼着长大的;
那种被“语言暴力”的阴影,和性格里如影随形的敏感、自卑,她太熟悉了。
她不想孩子也跟自己一样,但又无力改变,该怎么办呢?
我深深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忧、恐惧。
孩子小时候,最依赖、信任的人是父母。
吼骂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方式,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认知;
甚至,形成一些令人心疼的性格特质:
比如,情绪发展方面出现焦虑、抑郁倾向;
自我认知方面,产生自卑情结;
社交模式上,习惯讨好或攻击;
行为特征上,出现退缩或叛逆......
这些潜在的影响,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警醒。
但也请相信,这些只是可能的倾向,并非必然结果。
孩子的性格,乃至人生走向,并不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决定。
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支持,去帮助孩子应对这种“失控的吼骂”。
一位网友分享:
她现在30几了,老板一句“这部分还需要调整”,都会引发她全身紧绷。
内心立刻开始嘀咕:“我又没做好”“我又添麻烦了”;
和男朋友出去玩,点餐、选路线,她很少发表意见,都是“你定吧”“我都可以”,生怕自己选的不好。
不小心打翻饮料、忘带东西、多买几件衣服......都能让她瞬间紧张自责,仿佛犯了天大的错。
后来她才意识到,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并非凭空而来——
她的整个童年,几乎都在频繁的打击和否定中度过。
作业写错,父母迎头就是一顿痛骂:“你是猪脑子吗?这么简单都错?”
不小心把撒了饭,也是劈头盖脸地训斥:“笨手笨脚的,什么事都做不好!”
日复一日,她内心深处就留下了烙印:
自己很笨拙,很容易“丢人现眼”。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做错事,长辈批评你,那是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