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孩子,最怕没有目标

升上初二之前,许多孩子都还挺自信。

作业随便糊弄一下,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成绩也能勉强保持在中等水平。可一旦迈入初二,游戏难度陡然升级:课本里的知识量成倍增加,老师的要求明显提高,同学之间的差距也开始拉开。

有人成绩蹭蹭上涨,像是突然开挂;有人却一路下滑,像坐滑梯一样快,怎么努力都止不住。

差距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慢慢显现的。

掉下去很容易,但想再爬回来,比爬泰山还难。所以家长和老师总在耳边念叨:初二要注重思维,别光埋头苦干。

听起来玄乎,其实意思很简单——脑子要转得勤,方法得用得对。

一、目标得落地,不要喊口号

孩子们最爱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要进年级前十!”“我要上重点高中!”说得义正词严,像在开誓师大会。

可一问具体怎么做,立刻卡壳,挤半天才冒出一句“多学点”。规划模糊到这种程度,别说冲刺前十,连守住平均分都难。

所以说,能撑得长远的目标,必须具体到看得见、摸得着。

每天背十个单词,搞懂一道几何题,复盘一类易错点,这才是真正的努力。就像爬楼梯,你若只盯着顶层,腿会发软;但只管脚下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回过神时,已经爬得很高了。

家长也别总画大饼,什么“考清北”“进重点”,光说没用。目标要拆细,一天一天地抠。

孩子看得见进步,才会有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二、错题是免费的补课老师

很多孩子天天刷题,成绩却纹丝不动,问题就出在错题没处理。

多数人对错题的态度是:一翻一扔,拜拜了您。结果同类型的题下次再错一次,周而复始,等于在题海里白干苦力。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