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0多年来,我总对每一届学生念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真的不是飞鸟与鱼的隔阂,而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鸿沟。这道难题横亘在生活与工作中,令人备感无奈。
身为教师,每到学期初,许多人信誓旦旦:今年一定要好好干,提升学生成绩,让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可没几天,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退,教师也泄了气。各班的班级管理更是对比鲜明,有的班级安静有序,学习氛围浓厚,师生配合默契;反观有的班级问题层出不穷,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做不到”改变现状,怎么办?我们需要找到跨越“知道”与“做到”鸿沟的桥梁。
锚定方向,精准设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方向模糊、目标不清,就像在迷雾中航行的船只,很容易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松懈了。我刚入职时,面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状况,只是笼统地想提高班级平均分。经过名师指点后,我开始制定精细化目标:每周梳理英语知识点漏洞,针对潜能生每天放学后单独辅导半小时,为优等生设计拓展性习题。一学期下来,班级平均分从年级中游跃至前三名。可见,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让行动更有力量。
挥别惰性,勤勉奋进。“天道酬勤,人道酬诚”,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前辈王老师接手全校有名的“问题班级”时,没有选择敷衍了事,而是坚持每天早自习提前半小时到校,陪学生晨读;午休时间放弃休息,与学生谈心了解问题根源;放学后主动加班批改作业,分析学生错题原因。通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原本纪律涣散、成绩垫底的班级变成了学风浓厚的优秀集体。这就像农民种地,只有日复一日地播种、除草、施肥,才能换来秋天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