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孩子的事业,耐心是父母的功课

清晨六点半,枕边的手机震个不停。

点开家长群,有人提醒今天要带红领巾,有人转发学习资料链接,还有人连发三条语音追问“作业格式到底用横格还是田字格”。

手一伸,心跟着一紧,那感觉像被猛地拽回自己的小学生时代。成年人的理智在脑子里喊着别慌,内心深处那个小学生,却早就溜到操场躲检查去了。

后来我慢慢琢磨明白,焦虑在家庭里传染得比感冒还快,家长这边刚一着急,孩子那边立刻觉得天都要塌下来。

退一步看,学习这件事,有时候我们做得太满,反倒让孩子没了施展的空间。

脑子里那句“父母当顾问,把成长交给生活”,起初听着像句没营养的鸡汤,真试着做起来,居然既别扭又挺管用。

比如先把边界立好,选项给清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后果也由他自己扛。

人都是这样,只有疼过一次才能记得牢,自律这东西才会从心里慢慢长出来。话虽说得糙,道理却一点不假,顾问型父母的要义,大概就是这样。

想通这个道理,家里的争执能少一半,饭也能热乎着吃完。

何乐而不为呢?

一、关系先行,亲密也有间

回想这两年,我把“亲密”和“有间”写在冰箱贴上。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抬头看见这四个字,就提醒自己管住手,也管住嘴。

因为,孩子需要依恋,同样需要空间。

贴身包办带来的舒服,只是家长的感受;真正的成长,得靠孩子自己在安全边界里折腾出来。

很小的事,就能实践。

比如,天气忽冷忽热,我只给出选项和可能的后果,让他自己挑穿什么;玩具收不收、作业先写哪门,我把规则说清楚,让他自己排优先级。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