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试的孩子,不一定会思考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小学生的背影,看着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囚犯。

不是穿着囚服,是步伐里带着无尽的疲惫和一丝丝挣扎的希望。每天放学后拖着书包,跟拖煤球似的,然后被拽进奥数班、英语班、编程班,行程排得像个国宴接待日程表。

家长问得最多的,不是“你今天开心吗”,而是“你今天作业写了吗、错题改了吗、练字练了吗、阅读背了吗、英语单词记了吗”。

仿佛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精准到分钟的军演。

可惜,人生不是Excel表格,成长也不是鸡汤泡饭灌进去就有营养。

一、学习习惯不是“坐得住”,是“想得动”

在绝大多数家长眼里,学习习惯的核心是:“坐住,写完,字要好看,错题要整理!”仿佛屁股一坐下,智商就能自动充值,和开通视频会员一样。

但学习不是摆POSE,也不是刷题工厂。

真正的学习习惯,叫“思维习惯”。简单来说,不是“有没有写作业”,而是“有没有在思考”。

有个朋友的儿子,特爱提问。

五岁的时候,问:“为什么天是蓝的?”七岁的时候,问:“为什么考试要考不会的题?”十岁时,问:“我妈为什么觉得别人家孩子都比我强?”

问题很多,但她从没去敷衍,而是陪着孩子一起找答案。他儿子现在虽然成绩不拔尖,但逻辑能力爆棚,说话跟脱口秀似的,老师都不敢随便怼他。

后来那个孩子跟她说:“我写题目是为了知道怎么想,而不是为了知道标准答案。”我听完直接想跪下磕头。

好家伙,十岁能说出这种话,我三十岁才明白啊!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