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管和不被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教育家陶行知说: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

很多从小被管和不被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非常明显。

可到底该怎么管孩子呢?这是所有父母都在苦恼的难题。

有人说要“严父慈母”,也有人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倘若平时管太严,父母们会担心孩子逆反;

可要是管得不严,他们又害怕孩子学坏了。

其实,管孩子或不管孩子,不是选择题,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小被管和不被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北大女孩@小萍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她从小是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当其他孩子周末都在外面玩时,她被父母关在家里做卷子。

放学后只要作业没写完,她就不能吃饭。

就连上学穿什么衣服,她都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来,自己毫无选择权。

在这样的高压教育下,她的成绩很好,如愿考上名校。可上大学后,她一下子身心俱疲,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平时上完课后,她就躺在宿舍刷短剧,沉迷于手机难以自拔。

有时候,她甚至懒得去食堂吃饭,长此以往肠胃出现了问题。

她的成绩也变得很糟,有几门课险些挂科,每次跟父母打电话,他们都会大吵一架。

她自嘲说:“我这是高开低走,给母校丢脸了。”

后来小萍才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小时候被父母管得太严了,所以才在大学自由的生活面前,变得无所适从,用放纵来补偿自己。

从小被管和不被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像小萍这样,他们在父母的高压教育下拿到了结果,可越长大越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叛逆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父母给孩子的规矩越多,孩子就会越焦虑,做什么事都束手束脚,天性也会被限制。

因为从小被逼着学习,他们的学习热情被过多消耗,自驱力也会大打折扣。

等长大后,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生活就会陷入巨大的迷茫。

虽然很多父母管孩子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可要是不讲究方法,不尊重孩子,就可能把孩子养成仇人。

曾看过一句话:

父母是土壤,孩子是种子。种子未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事不是雕刻种子,而是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长出独立性和自主性,亲子关系也才能越来越健康。

从小被管和不被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有的父母会困惑,既然管得严会有问题,那散养会不会好一些呢?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