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温度,但更要边界!老师不是救世主

今天,我简直被一件事气得浑身发抖,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同事所在的班上,竟然出现了一位堪称“巨婴妈妈”的家长,她在班级群里那嚣张跋扈的模样,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毫不留情地指着年轻班主任的鼻子破口大骂:“你配当老师吗?张桂梅老师为学生能住山洞,你连我孩子作业本上的红笔批语都不够温柔!你根本不爱孩子,冷血!”这番话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直直地刺入我的心窝,让我感到无比的心寒。

教育要温度,但更要边界!老师不是救世主

这位班主任,自入职三年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每天清晨,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班级,紧盯晨读,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光。放学后,她也从不急着回家,而是耐心地给基础薄弱的孩子单独补课,直到天黑,那昏暗的灯光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甚至,她还常常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购买文具,只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关爱。

教育要温度,但更要边界!老师不是救世主

然而,她所遭受的指责与谩骂,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言。就拿上周来说,那位“巨婴妈妈”提出了“让老师每天给孩子写500字成长日记”的无理要求,当老师没有同意时,她便恶语相向。可实际上,她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上课的时候,连握笔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作业本永远像是被狗啃过一样杂乱不堪。可这位妈妈却一味地要求老师用“妈妈般的溺爱”来替代家庭教育,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教育要温度,但更要边界!老师不是救世主

最为讽刺的是,这位妈妈口中所谓的“张桂梅精神”,完全被她扭曲成了一种道德勒索的工具。要知道,张桂梅校长的奉献是何等的伟大,她是用自己的生命托举着大山女孩的希望,她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令人敬仰的。然而,这绝不是意味着要让每一个老师都活成24小时的保姆,时刻围绕着学生转。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