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也包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中国传统的古典哲学、文化典籍中所言的“人性”“心性”“心学”,都是心理学思想范畴的概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此,您有哪些妙招?
@上海市青浦区赵屯小学徐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能为稚嫩的心灵注入活力,引领学生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一、释怀过往,勇敢前行
在学生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深陷自责时,《论语》中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成为了引导他们释怀过往的有力话语。记得有同学因粗心答错题目成绩不理想,情绪与学习积极性大受影响。我适时引用这句话,让学生明白过去的错误无法更改,不应沉溺其中,而要勇敢迈向未来。通过深入交流,学生认识到犯错不可怕,关键是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
二、摒弃偏见,客观待人
面对学生评价他人时的偏见,《大学》里的“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发挥了重要作用。班级中有人觉得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什么都做不好,进而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我以此启迪他们,让他们懂得要客观看待他人,不能仅凭喜好片面评价。我引导学生认识到看待事物需全面客观,随后组织小组活动,同学们在讨论中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优缺点,提升了他们的理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