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场景,想必很多人都见过:
母亲在孩子背后喋喋不休,指责这不对,那不行,而孩子要么低头沉默,要么猛地爆发,恨不得当场“离家出走”。
这一幕总是让人心生叹息:爱是深沉的,却如同一座无形的枷锁,深深束缚着孩子的步伐。
于是,不少父母不解:“我明明为了他好,为什么他不领情?”
然而,爱如果没有边界,便如悬崖边的路,纵然美好,却充满危险。
这种没有边界感的爱,非但不能成全孩子,反而可能让他们在不自由的羁绊中,步履维艰。
这就是“父母的边界感”一词,频频被讨论的原因。
家长在“为了孩子好”名义下,往往不自觉地深度介入孩子的生活,甚至是将自己的一套规则强加在孩子头上。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在网上的炫耀贴引发热议:
她让大学生的儿子每天在图书馆打卡发视频,还要举着特定口令拍摄,才能领取一天10元的生活费。
视频中,孩子满脸无奈却不得不屈从的样子,让人感到窒息。
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这样无孔不入的“关怀”不啻是一种精神上的桎梏。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言,很多家庭亲密得失去边界感,以至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种共生关系不仅让亲子关系失去应有的尊重,更让孩子陷入无法逃脱的压力。
想象一个人在每天的生活里随时被审查、被监督,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活,即使是最基本的吃饭、休息都要在“管控”下进行,这样的生活何来尊严可言?
那些以爱为名的掌控和规训,最终只会让孩子在压抑和失落中渐渐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