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这位来自广西上思山村的青年,自2009年起,年年不落地踏上了高考的征途,至今已历经了16个高考季。
尽管多次手握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他却总是选择放弃,毅然决然地回到复读的书桌前。这份执着,宛如刘邦先入咸阳却克制自我、还军霸上的壮举,透露出他对未来不同凡响的志向。
然而,岁月不饶人,如今35岁的他,面对日益狭窄的就业空间,他的未来之路又将如何铺展呢?
唐尚珺的故事,根植于一个偏远而曲折的山村,那里交通不便,90年代的闭塞环境让他对知识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教师,家中常常回响着考上清华大学的励志故事,这使得他对名校充满了无限的向往。2016年,他以625分的高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但父亲的病重让他做出了弃学复读的决定。
这些年,他的高考成绩总是在600分左右徘徊,虽有几次高分闪耀,但始终与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保持着一段距离。
16次高考,这不仅仅是一种执着,更是他在迷茫中对未来的探索。
父亲的离世,母亲的年迈,现实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虽然他还未明确表态今年是否入学,但逐渐放下清华梦的他,也开始寻找其他的可能。
成为一名教师成了他的新愿望,在河北衡水中学复读时,孙成厚的建议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或华东师范大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考编公办教师的年龄限制却让他心生畏惧,公办体制内的高薪特聘或许能成为他的另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