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5个妙招,与孩子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第一招

管理好自己,展示你的素质和魄力

家长“难”说:

不管我们说什么,这孩子就是不听。总觉得我们是在管他。其实,我们都是为了他好。哪曾想好心当成驴肝肺!照例他又极不情愿地回一句“知道了”,然后依然我行我素。

“为了孩子好”,是很多父母常常打出的情感牌。他们希望此牌一出,孩子就会被驯化,进而放弃抵抗。但现实是这句话在孩子心里激荡不起任何波澜。

孩子是需要关爱,但这份关爱不能被焦虑情绪转化成说教。更何况,父母的说教极容易带着情绪,本来是好意的关爱就像装上了“火药”,孩子必然要开启“防御”模式,无法产生有效沟通。

言传重于说教。真正能打动孩子的是父母的严于律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行为榜样。亲子教育如果只是反复说教,只会在亲子之间挖出一条无法逾越的情感鸿沟。这绝不是高明,而是一种无能。

如果父母周末常常打牌聚会至深夜,你有何“资本”想要孩子早点入睡?

如果父母每天都以刷短视频为乐,你能指望孩子有何高雅的乐趣?

如果你几句威胁就想让孩子完成作业,难道你是在告诉孩子威胁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想要去除孩子身上的毛病,我来给你开个方子:先治好自己身上的毛病。

以身作则的父母,才是可以得到孩子敬重的父母。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着作为父母应有的素质和魄力。若想与孩子友好相处,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你先要管教好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曾经在孩子眼中无所不能、值得信赖的好父母。到那时,不用去要求孩子,他自会对你多三分敬意、五分服气!

支招解难:

1.关闭“吼叫模式”和“说理模式”,虚心请教孩子,让孩子列出你身上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和孩子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听取孩子的建议,并制定“热辣滚烫”的打卡计划。

3.请孩子监督你每天按时打卡,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不能有任何的妥协。

4.将你完成的打卡计划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自己,也送给孩子,让孩子见证自己的成长。

第二招

保持高质量陪伴,敲开那道紧闭的房门

家长“难”说:

孩子可能是进入叛逆期了,特别反感和我们坐在一起,每次都很不耐烦,没说几句话,就找个理由跑进自己的房间了。到了周末,一整天就闷在房间里,哪都不愿意去。我和她爸每天都不出门,就为了在家里多陪陪她,可我们总是要吃闭门羹,想敲开她的门简直太难了。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

首先,这只是“及格线”。很多父母恐怕光见这21.2小时就只觉汗颜。平均下来,每天近3个小时的陪伴时间,并非人人皆能做到。

其次,这里所说的是有效时间。何为有效时间?是真正摒弃杂事琐事,能够安心于陪伴,参与其成长,和孩子共度的时间。加上这一限制,我们恐要羞愧得汗流浃背了。

当然,背后也会深刻反映出一个问题:家长的很多陪伴并不是高质量的陪伴,而是“监控式陪伴”“不相干式陪伴”。

所谓监控式陪伴就是家长和孩子处于一种监控和被监控状态,家长在“陪伴”中采取高压管教的方式,对孩子提出学业要求,实则是以“陪伴”之名行监督之事。

而不相干式陪伴就是“孩子做作业,家长刷视频”——这种人在心不在,双方毫无交集、互无同感、互不参与的“陪伴”模式。这样的“陪伴”是低质量的陪伴,甚至算不上陪伴。它缺少陪伴所必需的对话机制和情感互动体验,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但不要觉得高质量陪伴有多么难以企及。只要你和孩子共同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哪怕是同看一部电影、同听一首老歌,你能和孩子因此而产生共情,并引发共鸣,进而感觉到一种愉快的共度体验,这就是高质量陪伴。

工作繁忙,学业繁重,互相陪伴的时间本就有限。家长若能够保持高质量陪伴,将陪伴当作爱的告白,则会在有限的时间中创造无限的情感。那时,孩子的房门便会自动开启,就像你们早已打开的心扉。

支招解难:

1.每天保证陪伴的时间,争取在3小时以上。

2.为高质量陪伴营造好氛围,排除掉一切干扰因素,比如陪伴时关掉手机。

3.变监督和要求为倾听和理解,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表达的空间,以此抓住亲子交流的契机。

4.多进行亲子互动,在互动中建立亲近感和信任感,增进了解,共同成长。

第三招

以柔弱胜刚强,家里有个“老”学生

家长“难”说:

我们家这孩子太恼火了。那么简单的数学题,我看了都做出来了,他看了半个小时,一笔未落,气得我高血压都上来了。

我们家这个干啥啥不行,让他自己煮碗面,煮成了“坨坨面”,再煮一会儿就成面汤了。没了爹妈,我看他咋个生活下去。

有很多代劳型父母,他们凭借自己较强的生活能力,自带成人化的优越感,将孩子视作低能者,一边抱怨,又一边为孩子包办一切。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畏手畏脚惧怕做一切事情,并把父母包办当作理所当然。亲子之间的平等关系、合作关系悄然瓦解,反而被强弱关系、替代关系所取代。

而真正智慧的父母则会伪装成弱者。他们深知家庭亲子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弱则他强,你强则他弱。

我们会看到,很多家庭父母“不会”做饭,孩子却早早进了厨房;父母“不会”制定旅行计划,孩子可以制定完美的计划。

这里的“不会”要加上引号,是因为这是一种伪装的“不会”。这种示弱改变了对孩子的打击模式和抱怨模式,反而能开启激励模式和被需要模式。孩子会因此感到一种被需要的尊重,这种感觉会激励他们勇于动手,积极主动承担责任。

好的家庭氛围就像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是相互学习、彼此激励的。别做“超人”父母,要做就做一名谦虚的“老”学生,和孩子一起动手钻研,给彼此戴上一朵进步的小红花。

支招解难:

1.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特长点,比如喜欢修理物品,擅长查找资料,擅长制作照片。

2.寻找契机,在某个事务中“展示”自己的不足,并向孩子寻求帮助。

3.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用具体的事件肯定孩子所有的特长点,对孩子进行适当鼓励。

4.可以辅助孩子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对孩子给予一定的帮助。

5.观察并记录孩子在行动中的表现,以便于进行下一次激励。

第四招

热爱他的热爱,让旧思想换上新装

家长“难”说:

我们家的孩子总说我不理解他。不是我不理解,是我根本没法理解。他听的那些流行歌曲,我一首都听不进去,哪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好听哦。周末他去和同学玩什么剧本杀,我说你去图书馆看看书不好吗,和平年代了还干嘛打打杀杀。他们穿的那个裤子非要露个洞,像个乞丐一样,哪里好看嘛!年轻人的想法,我们是接受不了了。

不得不承认,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很多想法也要不断更新。别再以旧有经验对年轻人做出判断。收起那不屑的眼光吧,他们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和创造者!

我要对一个词语进行普及:后喻时代。它是指在一个高科技和信息化的社会中,年轻一代因为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能够向他们的前辈或者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代。这一现象也被称为文化反哺,它体现了知识传递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上一代向下一代单方面传递转变为双方甚至多方面的互动和学习。

想想我们向孩子请教淘宝购物或手机支付的情形吧,他们是不是非常专业且熟练地帮你解决了困惑多时的难题?我们必须承认,属于他们的时代到来了。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那就要在他们所引领的时代中去理解并欣赏他们的热爱;如果我们不想和他们产生不可跨越的代沟,那就要尝试着去热爱他们的热爱。

请顺便收拾起那些旧眼光,折叠旧思想,将它们丢在春风里。它们会带来暂时的稳定,而不是长久的创新。它们让我们面对雨后春笋般的新事物不敢接受,选择逃避,永远和年轻一代产生思想上的隔阂。进步总是会带来阵痛,变革也总是要伴随不适,但它们最终都会走向一种更为理想的生活!

和谐共进的家庭也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家装,旧观念总要在墙角发霉,时而我们要打开窗子,让新春的气息涌进室内,沁满年轻的心房!

支招解难:

1.发现孩子的热爱,并将其按照学习难度罗列出来。

2.先自己做好功课,尝试着对孩子热爱之事做一些深入了解。

3.努力去学习,去请教,把自己也练成一个生活潮人、技能达人。

4.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追星,一起穿搭,让这份热爱成为亲子交流、家庭和谐的神器。

第五招

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担任总策划

家长“难”说:

周末太重要了,丝毫马虎不得。我们都帮孩子安排好了,周六上午硬刚数学,下午死磕英语,周日做完作业,马上返校回班上自习。每两周让他去看下英文电影,提高一下英语能力。要和同学出去玩,最多一小时,不能去上网,最好去公园里散散步。主要抓好时间,这学期一定能进步。哪知道,他毫不领情,说什么我们剥夺他的人身自由。

孩子在家中的角色感缺失,也是不利于建立亲子和谐共进关系的原因之一。

在家长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多是家长在安排和操控,丝毫没有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孩子本是家中的一员,应该享受同等的待遇,有同样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安排、被决定。

毛姆说:“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可是,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喜欢”已经成了稀缺品。孩子的人生轨迹成了“蹈袭父母”的人生轨迹,孩子的人生剧本成了父母改编剧本。

这样的生活谈何幸福?在大树庇护下的树苗永远无法长高,“蹈袭父母”的人生也难以收获自己想要的幸福。这样的家庭与其说是家庭,不如说更像是一家代理公司。

和谐共进的家庭氛围需要耐心地维护,亦需要智慧地营造。优秀的父母会把决定权部分地交还给孩子,让其担任家庭活动总策划,并和其充分交流讨论,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让每个周末过得更为充实,更有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充分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体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并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学会和孩子达成共识。虽然这比父母直接下达指令要更加曲折复杂,最开始的效果也未必理想,甚至要花上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但是这却是极为难得的一次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让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生活,给他们以自由的空间,方可助其走上自觉的航线。

支招解难:

1.说说自己的周末安排,并询问孩子的想法(也可以直接询问孩子的想法),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多鼓励他们进行表达。

2.激励孩子担任活动总策划,帮助其制定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

3.积极沟通,对计划中的内容做合理修改,使其充实且富有意义。例如,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照顾到家里的老人、考虑经费问题等。

4.和孩子一起写好活动总结,并收藏起来,让其成为长大后一段美妙的回忆。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