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医院的设备、耗材将何处去?(6)

一些医院管理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疫中三年的“买买买”,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医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遇。

在一些地方,“采购潮”和医院扩张、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相遇,促成了多余设备的“院内消化”。

过去三年,医院因防疫添置的物资大致可以分为“四大件”:耗材,生命支持类设备,检验类设备,检查类设备。

“其中耗材的量是最大的,因为天天消耗。”李俊宏说。

一般来说,医院会对耗材的库存量设定一个“安全基数”,若库存量降到安全基数之下,则需要采购。针对防疫耗材,李俊宏所在医院通常情况下会保证半个月的库存量;但疫情暴发时,医院则会根据情况动态调整安全基数,保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库存量。

这就是在很多医院,如今耗材会囤积的原因之一。在去年冬天“过峰”时,医院屯消耗型产品的动作也“更用力了”。

会集中大量采购的大都是县、区级医院。由于不具备和大型医药企业谈判的空间,在拿到政府拨款后,县区级医院通常会选择把仓库塞满,“不管用不用,先拿到手再说”。

上述安徽三级医院的管理者表示,2022年,当地做了十几轮全民核酸。受此影响,他所在医院在核酸检测上花了有一千万,大部分都买了核酸检测试剂。“目前耗材、药品还剩下约200万元的量,最后可能会浪费100多万。”

刘志良也见过“一买就买大半年,甚至一年物资”的医院。相对而言,他所在医院有一定的计划性,当下院内核酸检测试剂还剩下约10000份,好在按日消耗100份左右,三个月就能用完。

耗材会陆续过期,冯立也为不知如何处理的耗材而满肚子牢骚,“比如防护服,现在到处都用得少,也就发热门诊和传染病门诊用一用;核酸检测试剂,当年囤得越多过期越多,这就是沉没成本。”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