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病逝,留下什么教育思考?(2)

值得欣慰的是,魏永康退学后虽然经历了求职的坎坷,但最终回归了幸福普通的生活。在妻子眼中,他“从神童变成了懂得生活的丈夫”。鉴于魏永康的教训,在面对曾学梅教育孙辈的想法面前,魏永康妻子强烈要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不允许将两个孩子的童年与父亲作对比。这让人很多欣慰,在“成为天才”和“快乐童年”之间,魏永康的妻子清醒地作出了选择。

外界已经无从知道,魏永康上学做“神童”时是否快乐,但我们看得出,他从“神童”做回普通人时是幸福的。魏永康的人生际遇,令人百感交集。

而近年来涌现的一些“天才少年”,让公众看到了“神童”的另一种成长路径:13岁上浙大的“天才少女”陈舒音,“没上过补习班,父母也没有额外辅导”,从小就是遵从自己的兴趣学习;五年级拿美国奥数金牌、七年级拿澳大利亚数学奖的“数学神童”叶丰硕,坦言学习奥数是为了兴趣爱好,“玩不玩竞赛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学得尽兴,玩得尽兴”;26岁破世界难题的中科大数学家陈杲,其父发现儿子的数学天赋后,让儿子放弃一些学习项目,怕儿子受到标准化作业的影响……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自由发展或许才是“神童”的成长之道。换言之,人中龙凤首先应该是个正常的人,应当形成基本的个体自治,可以自我管理、自我安排,用自我意识对接现实、创造未来。“神童”不是刻意造出来的,顺其自然,孩子才能如有“神”助,最大程度发挥出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复制,但基本的规律和原则具有借鉴意义。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呵护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适用于每一个孩子。昔日“神童”去世,惋惜之余,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是留给社会的一道思考题。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