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自习两开花,成绩依旧不回家

很多家长都信奉一句老话:勤能补拙。

于是孩子成了“补拙”的机器。早上五点起,晚上十二点睡,作业堆成山,家长一句“别人都在努力”,孩子就得默默受罪。

可成绩呢?

还是不理想。像在用一把钝刀切钢铁,割得手都破皮,还怪钢铁太硬。

说句实话,现在的学习早就不是靠“拼命”能赢的了。

学霸之所以看起来轻松,不是因为他们聪明到变态,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偷懒的艺术”。他们不是少学,而是学得更准、更顺、更有规律。

聪明的孩子不苦学,他们养习惯。

早晚自习两开花,成绩依旧不回家

一、提前学:不听天书,先破题

有的孩子上课听老师讲新内容,像听古诗朗诵。

嘴上“嗯嗯”点头,心里全是问号。原因很简单,他在课堂上第一次见到那个知识点。而学霸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和它“面谈”过一次了。

他们的预习不是翻书,而是带着问题去侦察。

比如数学要学一元二次方程,先做两道题。不会的地方打个标,知道自己“卡”在哪儿。第二天上课,老师刚讲到那块,大脑就像雷达一样锁定信号。

这个状态下的学习,效率能翻倍。

预习不是多聪明,而是少浪费。提前学几步,就能让课堂变成答疑现场,而不是信息轰炸。日积月累,听课变轻松,作业变快,省下的时间又能复盘。

循环一跑通,成绩自然飞起来。

反观那些“被动听课”的孩子,靠意志力硬撑,一节课下来脑子糊成浆。一天两天看不出,半年一年就被拉开差距。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